香爐灰隨風飄揚,落在地上,留下一條長長的線。
這條線越拉越長,越拉越遠,出了老村,進入新村,扯進大門里面,一直到客廳門前。
就像鎖鏈一樣,將老村新村緊密的鏈接在一起。
客廳的正墻上,早已預留了位置,呂冬接過相框,親手掛在上面,接著又出大門,將木牌掛在釘好的釘子上面。
等呂冬下來,宋娜拿抹布擦干凈凳子,放回原位,這才有空看新房子的布置。
客廳很大,足有四十多平,家具、家電和各種裝飾全都安置好了,紅木框架的沙發與裝修和外部建筑風格非常搭配。
這些其實都是她挑選的。
雖然更喜歡歐式的風格,但宋娜知道,胡春蘭畢竟喜歡中式風格,選的家具都是新設計的中式風。
因為是容納一些傳統元素的新設計,倒也不怎么顯老氣。
二樓的風格跟一樓差不多,除了兩間臥室和一個大客廳之外,還有一個書房。
三樓是起脊的閣樓,因為開通暖氣的關系,也不算冷,其中的兩間臥室,也放上了基本的家具。
宋娜樓上樓下看了一圈,心里很清楚,大概這也是提前適應環境?
回到樓下,胡春蘭開始收拾東西,宋娜過去幫忙,呂冬把例如八仙桌一類的用不上又不能丟的物件,放進車庫旁邊的儲藏室里。
搬完,呂冬進屋里幫忙,胡春蘭說道:“這些我和小宋弄就行了,你去西邊孫慶海那里定點菜,中午叫你七叔七嬸一起過來吃飯。”
呂冬看到收拾的都是小件的東西,說道:“行,我這就去。”
出門先跟七叔說一聲,呂冬騎上摩托車往西去,西邊是李文越家,他家弄的簡單,搬完的早,李文越在大隊干活,他爹在洛莊漢墓博物館工地上,這會家門掛上了鎖。
來到孫慶海飯店,遠比平時要忙。
孫慶海原本在村里專門做紅白喜事的宴席,后來村里開了兩個公司,外面來的人越來越多,他就在西邊批地蓋了飯店,本身手藝就不錯,又是附近唯一正兒八經的大飯店,那些來呂家食品公司辦業務的人,很多都會過來吃飯。
呂家村的很多接待,也會放在這里。
今天村里搬家的人多,剛搬家開火做飯不方便,即便要溫鍋,也不會放在這一天,過來定酒菜的人不少。
呂冬要了六個菜兩個湯,出門準備走的時候,有人急乎乎跑過來。
“你好,呂冬。”來人四十來歲,夾著個皮包:“我叫袁東,臨淄過來的。”
說著,他取出名片遞過來:“我開了個廠子,專門做仿舊磚瓦和各種琉璃制品。”
呂冬接下來,問道:“你找我有事?”
袁東滿臉是笑:“我聽說呂家村成立旅游開發公司,準備全面發展呂家老村的旅游業務,其中會用到很多仿古建材……”
呂冬明白他的意思,直接指了指東南邊:“村大隊院子旁邊,就是旅游開發公司,你過去就行。”
眼見他又要說,呂冬抬手制止,說道:“袁總,我在旅游開發公司和建筑公司里面掛的都是虛職,你想要做供貨商,還是去找相關負責人。”
呂冬沒再多說,騎上摩托車回家。
外來尋找機會的各種商人越來越多,呂家村漸漸在全省打響了名氣,不少人都過來尋找機會。
像呂家村老村的改造建設,目前已經完成規劃,過年之后就會開工。
回去的時候,呂冬走的新村小廣場北邊的路,專門進大隊院子看了看,這邊人多動作快,基本上搬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