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問道:“呂冬公司的這個品牌開始做市場推廣了?”
黃娟看一眼廣告牌,回答道:“好像截止到六月底,就有三十多店了,目前以自開店為主,有七八家加盟商了。”
同坐在這一輛車上的,還有娜塔莎的父親雷布羅夫。
因為年輕時候學習過的關系,雷布羅夫多少能聽懂一點中文,也是基于這個原因,才將女兒送來中國留學。
在烏克蘭,能送孩子來中國留學的家庭,多少有點底子。
但最近這幾年,雷布羅夫一家過的很難,烏克蘭夾雜在歐洲與俄羅斯中間,處境不是很好,經濟越發艱難起來。
甚至有種聲音,懷念起了蘇聯。
雷布羅夫從上車開始,就一直看著窗外,寬敞筆直的馬路,整齊規劃的建筑,高低錯落的樓宇,這座只是某一地區的城市,比起基輔最繁華的地方,一點也不差。
漸漸的,路邊的人多了,雷布羅夫能看得出來,這里的普通人,與烏克蘭不一樣。
尤其車多以后,乘坐的車輛行駛速度慢下來,雷布羅夫看得更清楚,最大的不同不是外貌,而是精神狀態。
這里的人,有股奮發向上的氣質。
再就是沒有一般烏克蘭人身上那種惶恐頹廢,沒有那種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不安。
車子穿過一個十字路口,進了一個看上去非常普通的小區,小區里面很熱鬧,不少年齡大的人聚在一起,看起來特別悠閑,一點都不擔心外界的環境。
烏克蘭前些年也能看到這樣的普通社區,但最近幾年局勢越發緊張,連帶著民間的氛圍都變了。
下車,上了一棟樓,雷布羅夫見到女兒在這邊買的房子,面積非常大,光大型的臥室就有五個,聽同行的那個中國女人說,好像有二百多。
具體單位他不是很理解。
但比起在基輔時,一家人擠在三個房間里,情況好多了。
這幾年,雷布羅夫一家能在基輔維持還算可以的生活,靠的也是女兒娜塔莎的資助。
安頓下來,一家人對這個國家,對未來的生活環境,全都充滿好奇。
娜塔莎帶著他們,從學府文苑出來,到處看看,還專門去了一趟溫馨商貿和第一體育。
前者的辦公室,已經搬進了呂氏餐飲大廈,占據了第八層一整個樓層。
半天時間轉下來,雷布羅夫一家不僅沒有因為時差精神萎靡,反而一個個興致勃勃。
在這里,他們想去哪就去哪,人們盡管好奇,卻很友善,似乎無論去到任何地方,人身安全都有保障。
這里的成年人,都在忙忙碌碌的工作,幾乎看不到聚集的失業人口。
整個社會大環境里面,就帶著股種子破土而出的朝氣。
不像烏克蘭暮氣沉沉,仿佛將要枯死的老樹一般。
晚飯,娜塔莎帶他們一起去品嘗了一種叫做火鍋的中國美食。
因為第一次吃,雷布羅夫覺得不是很合胃口,與吃慣的食物差別太大,但他愿意適應,想要在這里開始一種新生活。
吃過飯回到家,路上燈火通明,即便走在黑暗的地方,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這對很多烏克蘭普通人來說,簡直是種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