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幾個人都聽到了,說道:“要真這樣,縣里可算做了點好事!咱以后還干啥活,就等著吃分紅!”
躺著數錢的日子,似乎在沖他們招手。
但第一個辦理的就遇到了難題,那位女工作人員說道:“轉戶口回去,誰接收你?”
最前面的是個中年婦女:“我村里接收!這不是有大隊開的接收證明!”
“光有證明不行。”女工作人員解釋道:“你得有投靠人,父母或者夫妻都可以!”
中年婦女說道:“我父母戶口不在村里了,我和我對象戶口也都從村里專出來了。”
女工作人員又解釋一句:“這樣就不行了,你沒有投靠人,沒法證明你是這個村的,這個沒法給你辦!”
中年婦女急得眼睛都紅了,好在知道這是派出所,不是撒潑的地方,忍著讓到一邊,翻出手機開始打電話找人。
輪到后面的人辦理,不少人事先找大隊開好了證明,又有投靠人,符合規定,自然能把戶口轉回去。
但戶口轉回到村里,也是非農業戶口。
最近兩年,上面的規定開始調整,農轉非漸漸容易起來,非轉農卻越來越難。
等再過上幾年,非轉農那叫難比登天。
許多不符合規定的,開始忙著找人托關系,趕緊的把戶口轉回去。
這要是村里真被呂家村吞并了,好處不是一般大。
陸所今天上班以后,例行每個辦公室轉一圈,來到戶籍辦公室這里,擁擠的人叫他相當意外。
除了新生兒、結婚、上學和死亡,戶籍這邊其實動的很少。
“啥情況?”陸所問維持秩序的一個聯防。
聯防趕緊說道:“大部分都是等著轉戶口的。”他多加了一句:“呂家村附近的。”
縣里準備引進香草園與鮮花港項目,陸所作為全縣第一大城關派出所的所長,早就得到相關消息,聽到類似的傳言了。
這些傳言能出來,肯定是有一些人故意流傳到社會上的,具體是真是假,不好說。
陸所聽了一會戶籍室里面的議論,啞然失笑,這幫人想的太簡單了,也把呂家村那幫人的覺悟和道德品質想的太過高尚了。
他還在大學城所的時候,就經常跟呂家村的人打交道,這個村有股子傳統,從呂春身上能看出來,從呂冬身上能看出來,從呂振林身上能看出來。
哪怕從呂建仁那個像大混子的家伙身上,也能夠看出來。
可能是呂家村老一輩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宗族教育的關系,這些人對村里人和對村外的人,往往是兩個態度。
現在這群外村的人,想要沾呂家村的大便宜,那幾個領頭的就未必愿意。
如今這社會形勢,坐在領導位置上的人,多多少少都能懂一點點經濟發展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