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易,農村的八零后更不容易,曾經作為一個普通的八零后過到2019年,呂冬非常清楚這一點。
工作,房子,孩子,養老,退休等等問題,每一個都是一座大山。
當然,碰上大變革的時代,或許也是種幸運。
畢竟八零初期這一代,小時候沒少吃苦,長大后生活條件確實變好了。
像劉杰這樣農村出來的雙職工,日子說是難熬,比起大部分農村人來說已經好過多了。
農村的老一輩目前沒有養老金,以后倒是會有老人錢,但在飛漲的物價面前,只能說聊勝于無,農村老人的養老,基本上就落在兒女身上,兩邊都是獨生子女的,負擔不是一般重。
呂家村這樣條件好的農村,只是少數中的少數。
大部分只能說還湊合。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
有人一杯奶茶幾十元覺得很正常,有人卻會因為丟了幾塊錢,痛哭流涕。
呂冬就聽李紅星說過一個事。
前段時間呂家村的大集上,一位趕集的老奶奶邊哭邊走,原因僅僅是因為她弄丟了買韭菜的10塊錢。
那時有人問,就因為10塊錢,有必要哭嗎?
老太太崩潰說:“沒有老伴,孩子在衛橋上班,又不回來,俺一個月生活費就100塊,你說俺能不難受嗎?”
這種情況在農村并不罕見。
呂冬能帶動呂家村發展,呂家村能以產業規模化,帶動周邊村莊發展,但終究局限于一地。
個人力量能做的,也不過如此。
趁著五一假期有時間,呂冬和宋娜干脆為結婚做準備,畢竟日子都定了下來。
倆人去拍了結婚照,又布置了呂家村新村房子的二樓,衣服、首飾和各種相關的個人物品,也陸續買了一大批。
準備工作早做一些,總比臨近抓瞎好。
婚宴基本上確定在老杜家里的女郎山度假村進行,畢竟牽扯到本地方方面面的人太多了,去遠的地方也不合適。
無論呂冬,還是宋娜,都不想太過高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