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丸描繪的高原雪峰真的存在,那更是忍界絕無僅有的奇跡。
通過這兩天的反省之后,羅砂算是找到了大丸身上一個不知道算是優點還是缺點的品質。
那就是他對大家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抱有很多疑問,總能從意外的方向考慮,找到將其顛覆的關鍵。
就比如簡簡單單的忍者任務,波之國的造橋專家達茲納,發布任務也只是邀請木葉忍者去保護自己,直到“鳴人大橋”竣工,包括擊敗鬼人再不斬和白在內,從開始出發到橋造好,兩三個月能完成就不錯了,但凡有點波折,小半年都不一定打得住。
可達茲納要是發布讓木葉忍者幫助建造大橋,讓忍者施展忍術協助,恐怕一個月都不要就能將大橋建成。
為什么不這么做?
忍者不直接掌握造橋技術是一方面,雇主直接“指導”或者“指揮”忍者完成任務,有可能會發生功勞劃分不清,傭金不好結算的麻煩。
除此之外,忍者小隊完成這種任務,大多是為了歷練,而不是任務本身,更不是單純是為了委托傭金。
退一萬步說,忍者也不可能接受被“普通人”這種外行領導。
所以,達茲納要是敢發布一個聘請木葉忍者充當工人,協助造橋的D級任務,有沒有下忍小隊接取另說,木葉村的任務系統審核就通不過。
忍者不是匠人,哪怕是真有需要較為專業的技能才能完成的任務,也會傾向于擅長“工匠忍術”和“營造特長”特長的忍者去完全,絕對不會將寶貴的下忍幼苗送出去學什么木匠活,造橋技術什么的。
同樣的,前兩天見到的砂忍年輕人直接踩在水面上捕魚、打理海上農牧場,碼頭裝卸貨等等,遠比專業漁船、各種傀儡機械要靈活多了。
這也是大丸認為忍者的存在,讓忍界的科技樹點歪了的緣由。
上好的傀儡和機械,大多是用珍貴的木材和金屬制造的,造價不便宜,操作還需要技巧。
在傀儡工業的效率明顯超過“忍者工匠”之前,忍者依然是制約忍界發展的障礙。
更為可慮的是,許多方向,被壓制得連出現的機會都沒有,就比如早起的螺旋槳飛機,航空母艦,煤油燈等等,還沒面世,就被更加高級的傀儡科技給取代了,中間漫長的科技爬坡過程,都被砂忍用忍術強行趟過去了。
或許將來會有回過頭來“補課”的機會,可現在,是絕對沒人會研究這些既不實用,又非常不經濟的落后東西的。
以上諸多現狀,都是普通人和忍者村在兩條平行線上獨立發展的結果,就像世俗世界,已經出現了便攜式手槍,私人轎車,履帶式和軌道式重炮列車等,忍者之間的戰斗,依然停留在冷兵器格斗和忍術對轟的層次。
說不上哪個更高明,只是更加適合各自的特色而已。
而現在,在鳴門村中,兩種原本涇渭分明的文明發展路線,出現了交匯的跡象。
在鳴門村東北角靠近火之國的洋流邊緣,有一條位置極佳的海底牧場,底播魚蝦、扇貝等等海產,讓砂忍賺得盆滿缽滿,其關鍵就在傳統養殖技術和深潛傀儡母艦超高效的散播、監控、投食、捕撈技術。
就憑這一個海底牧場,每年滿足整個砂隱村的消耗后,還能大批出口火之國。
而這樣規模的海洋農牧場,現在足足有六個之多。
浩瀚海洋大有作為,而現在,整個南海域到東南角的水之國附近,都是砂忍的勢力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