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叔,這些說通了不值錢,但我們真正要做的其實就是一件事情,我之前也提到過。”
邱俊剔透考慮了片刻:“數據?”
“恩!”
林成楠點了點頭:“外人看來千度是做搜索的,藤訊是利用QQ玩社交的,阿貍是賣貨的。
但是我們刨除這些表像,用“數據”這個詞可以解釋。
千度玩的是廣域數據基礎上的數據發掘再分配,有點早期的人工智能雛形;藤訊是交互數據體驗挖掘,阿貍玩的是社會信用體系數據。
大家的數據底層其實有一定的交集,但是再往上就不同了,至于其他公司,渣浪也好,網意也罷,產品上他們并不缺,但是真正缺少的還是專業的數據積淀。”
林成楠十分清楚,日后的網意發展壯大,游戲層面上依然很難和騰訊競爭,真就是產品不行么?還不是因為用戶數據缺乏,沒辦法和藤訊直面競爭。
金東說是賣貨的,賣到后面成了一個物流公司,玩的是物流數據。
“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數據挖掘,準確的說,就是‘大數據。’”
“大數據?”
邱俊感覺自己有些外行,但這個名詞聽在耳朵里蠻有感覺的。
“光是我們和霉國加起來就有近四億的網民,但是對于龐大的人群而言,網民的數量還有很深的潛力,接下來的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網民的數量肯定會一翻再翻。
這些龐大的數據在各種情況下是毫無關聯的,散亂的,但在網絡世界中又有跡可循,這些待挖掘的數據就是一筆龐大的資產,誰先把他挖出來,誰就能先人一步。”
邱俊還是有些不明白,這些數據雖然很重要,但重要在哪兒,他確實摸不著頭腦。
“比如我研發一個和阿貍同樣的賣貨網站,我們的商家數量也許差距很大,但是在用戶層面上,我們能夠做到準確定位,一千甚至一萬個用戶打開我們的網站,看到的推薦商品都是不同的,重點是,這些推薦給他的商品都是他之前搜索過甚至咨詢過的,你說用戶會不會隨著時間推移,更多的停留在我的這家網站。”
邱俊半晌沒說出話:“這個……能實現么?每個人都不同?”
在邱俊的眼中,這事情甚至有些科幻的色彩,想想看,每一個人看到的頁面都不一樣,這個要多大的運算量?
“可以,從技術角度上說有一定的難度,對于軟硬件都有一定的要求。”
林成楠肯定的說道:“但是……”
邱俊知道,重頭戲來了。
“但是再難都能實現,不僅如此,我所舉例的這個‘千人千面’計劃,只不過是在‘大數據’基礎上某一方面的展現,一開始我們做不到,但是將來我們必將做到。
除此以外,大數據有太多的作用了,甚至就連你瀏覽新聞的習慣,比如俊叔你肯定關注時事熱點,那么我要是做一款新聞軟件,您看到的十條信息里八條都是與此相關的,換做其他喜歡看明星新聞的用戶,十條信息里八條就是有關明星八卦的信息,這也是另一種‘千人千面,’我們都能利用相應的算法來實現。”
林成楠沒有再往下舉例什么短視頻之類的,對于現在連智能機都沒普及的時代,這些太超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