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嫻現在也有些好奇,難不成這個王澈,是圣人?
王澈不是圣人,只是心懷尊重。
轉眼間就到了五月初,頓丘縣的水渠已經快要竣工了,工期要比原先所預計的時間長一些,規模也比原先預計的要大一些,也正是因為如此,工期才拖到現在。
縣衙之中,王澈和曹滿也接到了從洛陽傳過來的消息。
七處郡國發了大水,百姓良田房屋被大水沖沒者,不計其數。
聽到這個消息,縣衙的前廳之中也是一陣沉默。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老天爺啊,真特娘的沒長眼睛。”王澈罵道。
頓丘這邊缺水都缺成什么樣兒了,地里的地皮都皸裂了,結果呢?雨倒是下了,連地皮都沒完全打濕,這一陣雨就過去了。
都說春雨貴如油,油有錢還能買得到,雨呢?一大把銅錢撒出去祭天,能求到雨嗎?
聽到王澈這般赤果果的罵老天爺,廳中的幾個人心里覺得,王澈先生還真是天不怕地不怕,連老天爺都敢罵。
以前王澈也說過天子失德,但是這話是實話,關起門來在自家說,又穿不出去,這沒事兒,可是罵老天爺這事兒,舉頭三尺有神明吶。
朝廷那邊皇帝下了誥令,讓地方官府全力賑災,至于撥調錢糧的事兒,仍舊在商議之中。
聽聽這話,在商議之中,朝廷那邊倒是能拖沓,但是受災的百姓能等嗎?
這就是朝廷吶。
朝廷忙著干什么呢?忙著官員之間的爭斗,順便忙著在西域那邊做和事老。
西域于闐國王安國進攻拘彌國,大敗之,殺拘彌王。于是漢戊巳校尉、西域長史分別發兵,輔立拘彌侍子定興為拘彌王。
當然,或許這么做,是處出于政治需求,如今大漢朝在兵將上,仍舊算是強悍的。
官員之間的爭斗呢?
朝中議郎蔡邕上疏,請求廢除限制士人為官的“三互法”。
“三互法”是什么?三互法規定,凡婚姻親家及二州士人之間不得交互為官。
因避“三互法”,幽州、冀州二地刺史久缺不補。
蔡邕認為“三互法”妨礙朝廷選拔賢才,有害無益,請求廢除,但是被朝廷給駁回了。
廢除三互法,對于士人來說是有利的,但是對于朝廷來說,這三互法倒是能有效的防止士人之間結黨營私,要廢三互法,對皇帝來說,是好還是壞,沒個明顯的界定,但是對于宦官來說,那肯定是不好的,因此宦官們會出力阻止三互法的廢除。
宦官說的話,在皇帝的耳朵中很有重量,劉宏想了想,嗯,還是宦官爸爸說的對。
皇帝喚張讓為“阿父”,可不就是爸爸的意思嘛。
這也是王澈對劉宏的調侃,一個皇帝,把身邊兒的兩個太監當成自己的爹媽,古往今來,就靈帝劉宏一個了吧?
至于有沒有別的,反正王澈是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