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剩的四級,在八月份之前應該是能成長到的。
話說回來。
其實也不用這么著急。
高等學院的考試時間,是每年八月份到次年的一月份。
在這期間,學生們會進行統考的筆試和第一輪實戰考。
初步通過他們的要求后,會得到高等學院的邀請函,進行二階段實戰考。
二階段實戰考結束后,才是面試。
由于其中內容錯綜復雜,加上還有許多社會人員也想考高等學院。
以至于每年高等學院都要用半年時間來招人。
每個學年也是從來年的春天開始算起。
那時候正式考進去的學生,剛好是十五歲,三年后到十八歲。
而這。
意味著如果李想等人在八月份就通過了高等學院的面試。
他們將迎來長達半年的假期。
半年。
不長不短,卻能改變許許多多的東西了。
……
五月底。
和四月份的時候一樣操作。
平時有上面的人吃下面的分,跑步又要掉分。
許多人有心積攢一些起來,卻發現自己攢的還沒扣的快。
這一波。
李想等人再次含淚賺了六百多點,將十七位同學送回學校里面。
青訓營便只剩下五十一人。
說實話。
最上層的李想等人是不缺績點用的,有實力保證的他們,每個月月初都能大量進一筆,平時擂臺賽又有幾十點。
但下面的人,日子就過得緊巴巴的了。
生怕自己用的多了一些,月底可能就要變成獎勵,獎賞給上面的學生。
可同樣的。
當那些運氣好沒有被淘汰的人發現,下一輪就是自己以后。
不少人選擇了破罐破摔。
既然沒辦法掙扎了,根本打不過那些更加強大的人。
還不如趁著績點夠,自己先用掉。
干嘛留給別人?做別人的嫁衣?
有著類似想法的人不知凡幾,這也導致六月底的時候,
足有十五個人分是精光的。
他們都已經做好了離開青訓營的準備。
李想略感無趣,心想都六月底了,還不三營會考。
說明人數少了以后,會考已經不再被需要了。
向揚威向營長,就沒別的新挑戰了么?
事實證明。
到了這個地步。
多余的挑戰已經不需要了,人少也玩不起來。
學生們最應該做的是提升自己地實力,迎接最后時刻的到來。
七月初績點爭奪賽后。
——決勝考到了。
規則是單打三對三,每人要打五次對戰,每次是一百績點。
五百績點全部扣光后,分數為零或負數的,則被淘汰。
而現如今。
績點數量在五百以上,保持著自己在B級或以上場地的學生。
只有十七人。
這一波能留多少個?
答案是……正好二十個。
沒錯。
在青訓營刻意的安排下,實力相近的人是沒有對上的。
A級B級打C級才是普遍。
不存在同級別打同級別的情況。
本身,能打到AB級的人實力就超出那些C級的。
自然不存在下克上的情況。
至此。
歷時十個月。
青訓營淘汰賽,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