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登萊造的鳥銃鉛子百步而竭,如今這支……打上一百二十步應該是沒問題的,若想殺敵至少得百步之內,若想打得準估計要六七十步,至于破甲……三四十步破皮甲或棉甲是沒問題的,鐵甲和鑲鐵棉甲會難一些。”
聽到這番話,秦川微微皺了皺眉頭。
殺敵得百步之內,破鐵甲二三十步才行,這距離還是太近啊。
這應該差不多是前裝滑膛槍的極限了,想要增加射程的話,只能搞前裝線膛槍,弄米尼彈。
若是用上米尼彈的前裝線膛槍的話,有效殺傷敵人的射程能達到兩百步以上,一百步就能精準射擊,破甲什么的更不用說,米尼彈的尖彈頭高速旋轉的情況下,能在五十步距離擊穿鐵甲應該是沒問題的。
這玩意肯定要弄,但一時半會肯定弄不出來,只能慢慢摸索。
……
這第一根槍管一共試了三槍,然后就不敢再試了,因為槍管很燙。
李學境還仔細檢查了內膛是否有磨損,精煉熟鐵打制而成的槍管很容易磨損,軍器局打制的鳥銃往往偷工減料,發彈五六十槍管就得報廢了,哪怕這支槍管是李學境精心打制的,恐怕也不過發彈一百左右,也一樣得報廢。
回到孟家莊后,秦川把該交代的工作都交代好,然后就和李學境一頭扎進了火槍廠。
如今,槍機部件已經打制出來,并用銼刀磨削成合格的大小規格了,李學境開始給這些槍機做熱處理,埋進盛滿碳粉的坩堝里,放進火中燜熬,然后倒進水盆里淬火,得出堅硬耐用的槍機。
看李學境做這些步驟的時候,秦川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后世的槍管是要經過熱處理的,拉膛線之前要退火,拉出膛線之后,還要給內膛淬火處理,保證槍管的內硬外韌,內壁一定要足夠堅硬和耐磨。
如果他也能給內膛做淬火處理的話,槍管肯定會更耐用,也能大大降低炸膛的幾率。
可是,淬火會導致金屬變形甚至開裂,冒然把燒紅的槍管扔進水里的話,百分百報廢。
但如果能控制冷卻部位、冷卻均勻,用精密夾具來固定槍管的話……
想著想著,秦川忽然一拍大腿,把李學境和幾個工匠都叫過來,交代他們馬上打造兩件東西,一件是銅管,中間留一空管用來注水,長度比槍管長一點,大小和槍膛口徑一致,要能輕便地塞進槍管。
另一樣東西是兩片能把槍管包裹住的鐵皮,內壁做成槍管的八棱形,要正好能嚴絲合縫地夾住槍管。
淬火估計是行不通的,很大概率會導致槍管變形。
但他可以試試滲碳和滲氮。
后世的槍管都是需要經過內壁滲氮的,能增加內壁的硬度和耐磨性。
主要過程是把碳粉、鐵粉和磨成粉末的指甲、頭發、羊角等混合攪拌,塞進槍膛里,埋進炭堆進行滲碳滲碳。
完成之后,把槍膛里燃燒的碳粉敲掉,用預先燒紅的兩片鐵皮固定槍管,再把同樣燒紅的銅管插進槍膛內,然后往銅管里注水。
以此來達到槍膛內壁比外壁冷卻速度稍微快那么一點點的目的,保證內硬外韌。
接著又把槍管放回炭火中,經過低溫回火,讓槍管外壁保持足夠韌性。
簡單地說,就是把羅德曼水冷法用到槍管上來,造出內硬外韌,耐用不易炸膛的槍管。
聽完秦川的講解,李學境搖頭連連,嘖嘖稱奇,然后就開始干活了。
秦川一整天都呆在火槍廠里指手畫腳,滿心期待地等待他要的工件,好試驗他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