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求知欲,才能真正學得進東西。
這三門學科還很不完善,前面兩門由王繼宗負責,他從靜樂和太原請來了三位好友,那種郁郁不得志的窮酸書生,又把宋知庭請回來,幾個人一起完善教材,并從識字的鄉民當中,選出來五十個人,準備統一培訓,在先挑選其中一部分成為教書先生。
第三門科學,則只能由秦川自己一個人來完善,準確地說是編寫。
秦川這些天一直把自己關在公事房內,絞盡腦汁回想并寫下自己學過的自然、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基礎知識,也不知咬爛了多少支鵝毛筆。
王繼宗等人看過他寫的東西后,一個個震驚不已,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太精妙,太玄奧了。
對于這些無中生有的知識來源,秦川的解釋是:我是經過狐仙點化的十洲異士。
王繼宗等人自然很識相地沒有追根尋底。
除了編寫科學教材之外,秦川還要忙另一件事:講武堂。
他要成立講武堂,量產中低層軍官。
士氣是軍隊的靈魂,而軍官,則是士氣的提供者和維持者。
除了將領的個人魅力、家國精神之外,中低層軍官是維持甚至提高士氣的根本。
羅大牛、趙武、廖三槍、羅八、黃六喜,甚至老黃和山貓兒等人,最近都聚在秦川特意給他們安排的一個院子里吵得不可開交,討論講武堂的教導兵法,排兵布陣等等。
這些人當中,只有趙武一個識字的,但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陣和廝殺經驗,所以,秦川任由他們吵,等劉有柱和李頂梁回來之后,這兩人也得加進去一起吵。
對于講武堂的教材,秦川打算以《孫子兵法》《紀效新書》《練兵實錄》這三本為主,其他的《如孫臏兵法》《六韜》《司馬法》《太白陰經》等也會教導,但只是取長補短做輔助教材。
打下神臺峰大寨的時候,從里面搜出一本《孫子兵法》和一本《紀效新書》,在杜家也搜到了一本《練兵實錄》,主要教材正好齊了。
秦川還讓李頂梁和劉有柱在外面大肆購買兵書和其他書籍,能買的都買回來,到時候再篩選。
教育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工程,剛開端就讓秦川每日頭昏腦漲,比奔襲塞外還累。
實在太累的時候,他就去炮廠和槍廠轉轉,還去找趙滿財,這家伙如今已經開了兩個熬硝場,出去尋找巖洞的人也回來了,說關帝山一帶有好幾十個擁有大量硝土的巖洞。
巖洞硝土是再生資源,取完之后,兩年左右就能再生,完全能實現自產自足。
……
李頂梁和劉有柱回來了,帶回來將近三千個饑民,安置在提前準備好的茅屋和地窩子里。
如今婁煩已有八千人口,還沒算上兩個礦場的三千人,在現時代算得上一個大鎮了。
鎮上正日夜挖地窩子,建造房屋,待來年開春,再轉移三成人口到靜游鎮定居。
李頂梁他們買回來了大量棉花,還有不少皮張、黃銅、鉛、鹽、書籍、酒、醋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婁煩所有女人正日夜織布,一部分鄉民在滌洗棉花,制作棉甲。
還有一千挑選出來的鄉民,作為預備役的民兵,正在羅大牛等人的率領下每日操練,來年春耕之后,其中一部分會編入關帝軍。
所有關帝軍更是日夜操練,少部分人已經開始練習列陣持槍和射擊動作,或是進炮廠接受火炮訓練,為即將到來的火器時代做準備。
整個婁煩在熱火朝天,卻又井然有序中渡過了年前的一段時間。
平靜中的日子過得很快,眨眼就到了年底。
即將要步入崇禎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