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營建于角子崖東側的山梁上,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四面山坡都挖有壕溝,設拒馬,山上備有大量礌石滾木,火炮四十余門,其中五門從佛郎機人購買的大炮,去年盧象升便是用此炮將古交堡轟塌了幾乎一整面城墻。
擁有大量兵力和火炮,且占據優勢地形之下,何志光對于抵抗關帝軍是信心滿滿。
鄭崇儉剛到,何志光便帶著他四處查看地形,巡查防務,一圈坐下來,鄭崇儉對整個角子崖大營很是滿意。
防務嚴謹,易守難攻之地,諒關帝軍再強也攻不上來。
增兵第三日清晨,勞累數日的鄭崇儉尚在營房中沉睡,忽然被外面的嘈雜聲吵醒,聽到各種急促的號令之后,便匆匆穿衣跑出營房。
到了大營西門一看,依稀可見數里外一處山梁上出現一支騎兵,駐馬梁上,清一色火紅衣甲,在朝陽中格外妖艷。
“紅衣侍從!”
鄭崇儉不由脫口而道。
他雖然沒親眼見過紅衣侍從,但這名字早已如雷貫耳,縱觀南北東西,沒有任何一名將領讓自己的親兵護衛穿戴如此明艷的盔甲,那無疑是在告訴敵軍:主將在這。
只有秦川敢這么做,足可看出此人的狂妄。
鄭崇儉不知道的是,只要那一襲紅衣的騎兵出現在戰場上,關帝軍必然軍心鼓舞士氣高昂。
這是幾年來無數次大小戰斗中無形建立起來的精神旗幟。
此時此刻,秦川正站在山梁上,手持望遠鏡仔細觀察明軍大營。
山梁下,劉有柱率領的一萬無當營正踏著積雪,沿著汾河有序地朝角子崖進軍。
雪中行軍所面臨的最大困難,便是積雪被大軍踩踏之后會融化,導致道路泥濘,整體行軍速度緩慢。
好在征途并不遠,僅三十里路,哪怕這一趟帶了上百門大炮,也只需一夜行軍便可抵達目的地。
角子崖山高險峻,在山上建軍堡難度很大,但西北汾河河畔有一道緩坡,所以鄭崇儉將軍堡位置就選在那,正好卡住河畔的道路。
軍堡去年下半年開工,直至大雪封山才停工,如今那座東西南北各寬一百五十步的軍堡初具雛形,四周城墻已建起了一人高左右。
因為軍堡所在的位置地勢較緩,所以鄭崇儉沒有派兵守軍堡,而是全部集中在山上大營里。
秦川自然不會傻到強攻角子崖大營。
這一趟他足足帶了三十門天威將軍炮,還有紅衣將軍和大佛郎機各四十門,共一百門大炮,小佛郎機和虎蹲炮共兩百三十門。
他要把角子崖大營轟成渣。
在劉有柱的指揮下,大軍抵達角子崖大營以西五里處便停了下來,開始生火造飯就地休整。
仍在山梁上觀察敵情的秦川也將一條條命令傳下去,開始布置戰術,炮兵的測距兵也紛紛跑到前方開始測距測角度,并事先確定炮位。
大半個時辰后,關帝軍開始吃早飯。
明軍也在吃早飯,但關帝軍營地那一鍋鍋熱乎乎的燉羊肉香氣直飄到角子崖,令他們口水直流,手中的粗糧大餅和稀得能照鏡子梳頭的粥水,也變得索然無味起來。
所有明軍都知道關帝軍的伙食比他們好了不知多少,一日三頓,兩頓葷腥,飯管飽,肉管夠,養得關帝軍個個身強體壯戰無不勝。
又過了兩刻鐘,關帝軍開始往前推進。
一百門大炮被推到角子崖大營三里處,安置在測距兵事先畫好的炮位。
劉有柱一聲令下,三十門天威將軍炮率先開火,三十道火舌劃破天際直貫角子崖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