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說道:“悟空,你看那邊殿樓是什么地方,如仙境等同。”
悟空也看了看,回道:“師傅,這里不是觀宇,便是寺廟,我們今晚就便在這里求宿一宿吧。”
四人快馬加程,來到了那處福地之前,只見那山門左邊有一通碑,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
唐僧下馬走到那觀門前書著兩幅對聯,寫道“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悟空看罷,卻是笑道:“這里的主人真喜歡說大話,五百年前俺老孫大鬧天宮,去太上老君兜率宮時,也不見老君門前有這等言語。”
豬八戒卻笑開了花,開口道:“管他做什么,進去看看不就知道了?說不定這里的主人有些德行呢。”
扣門之后,從觀中走出兩位童子,將四人迎了進去。
客府落坐之后,卻聽那童子道:“我師臨行前,曾吩咐弟子接待,長老們既是西行之士,想必就是老爺口中所說之人了。”
“請問仙童老爺是何名誨,竟知我等會來。”唐僧不解。
“吾家老爺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當日老爺得元始天尊的請帖,邀他到上清天宮中聽講混元道果。觀中一眾弟子也都隨老爺同去,如今只留我等二人守著家里。”
“老爺臨行前曾說,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切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吾名清風。”
“吾為明月。”
二仙童解釋過后,又留了姓名。
故人?悟空等人皆是一頭霧水,好像都沒人認識這鎮元子大仙啊,難道清風明月迎錯了人?
明月見眾人不解又道:“師尊說他那故人乃是東土大唐駕下的圣僧,道號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
唐僧聽罷,心頭更是嘀咕,我何曾見過他?
悟定和八戒二人相視一眼,各自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這時清風又道:“各位長老且在此休息,我等去打兩個果子來,與你等品嘗。”
說罷,二童便退了出去。
清風對明月道:“老爺當時說樹上果子有數,只準給他們兩個,不能再多了,咱們打的時候小心點。”
明月點了點頭,回道:“前番老爺曾贈果給那無極子,又送了些去蘭盆會上,如今還剩了二十八顆,再打下來兩顆,便還有二十六顆。”
卻說二仙童口中之果,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初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莊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
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備。
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故此珍貴無比。
清風、明月兩位仙童,他們一個拿了金擊子,一個拿了丹盤,又將絲帕墊在盤底,徑直來到了人參園內。
清風爬上樹去,用那金擊子敲果,明月站在樹下,以丹盤接住。不多時便敲下兩個人參果子下來,接在盤中。
他們端著兩枚人參果子,又回到了客府之中,將盤子放在唐僧面前。
清風說道:“長老一路遠行,特奉上兩枚果子為長老解渴。”
唐僧見罷,卻躲得遠遠的,驚恐道:“怎么你這觀里喜歡吃人?這些都是剛出生的孩童,如何與我解渴?”
明月見狀,譏笑道:“你這眼肉胎凡,真是不識我仙家異寶,此物叫做人參果,吃了也沒什么關系。”
唐僧聞言還是不信,叫喝道:“胡說!他們是父母懷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來當果子?”
清風道:“這真的是樹上結的。“
“樹上又會結出人來?拿走,拿走,你這觀子貧僧不住了。走!”
兩位仙童無奈,只好將眾人領到那人參果園中,讓唐僧親眼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唐僧看罷,還是不敢吃,于是清風明月二人怕果子僵了,只好端走,二人分吃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