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駕了筋斗云,也不去其它地方,徑直往南海普陀山而去。
而于此地修行的觀音大世,這時也不好受,孫悟空就那般將天地靈根人參果樹給挑了,這得要耗費她多少甘露水?且不說當初還被那無極子強搶了大多數而去。
待那猴子到了跟前,觀音裝作不知,問道:“你不去保唐僧取經,卻跑到貧僧這里來做什么?”
悟空訕笑道:“嘿嘿,俺老孫在那五莊觀惹出了禍事,特來請菩薩相助。”
觀音道:“什么禍事,細細說來。”
“我等行至萬壽山五莊觀,只因弟子不識鎮元大仙,毀傷他的人參果樹,他就扣押了我師父,說是要烹煮了他。”
觀音聞言,大怒道:“你這潑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參果樹,乃是天開地辟的靈根。鎮元子乃地仙之祖,就是佛祖也要讓他三分,你怎么就推了他的靈樹!”
“這人參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時必用金器,方得下來,打下來,卻將盤兒用絲帕墊著方可。”
悟空不言,只是看著觀音,暗道菩薩有恃無恐的模樣,怕是有辦法解決這樁禍事。
“好吧,既然事情已出,多說無益,我且與你同去。”觀音道。
悟空大喜,連忙在前方開路,往五莊觀而去。
不消半日功夫,二人便到了鎮元子大仙府上。
唐僧見觀音親至,頓時淚眼交加,哭道:“菩薩呀,你終于來搭救小僧了,這兩天可讓小僧受苦了。”
觀音看了他一眼,并未理會唐僧。而是自顧向鎮元子大仙行禮,致歉道:“唐僧乃是佛門中人,而其弟子沖撞了大仙,小僧在此向大仙賠禮了。”
鎮元子笑道:“賠禮就不必了,想必菩薩這番來此,卻是有辦法將貧道靈根救過來罷。”
觀音抬起手中甘露瓶,回道:“貧僧手中乃是先天甘露水,正好是妙法靈方。”
眾人一起移步人參果園,看到了那棵被悟空推倒了的果樹,只見那棵樹倒在地上,土開根現,葉落枝枯。
觀音走過去,立于巨木之根前方三步之內,將手里凈瓶中的楊柳枝醮了醮甘露水,就往樹根那里灑去。
第一次醮灑下去,靈根枯樹根皮相合;
第二次醮灑下去,靈根枯樹葉長芽生;
第三次.......
額,沒有了第三次,觀音用楊柳枝在凈瓶中是醮了又醮,奈何卻是再也醮不出哪怕一滴甘露水。
尷尬了!估計錯誤,她估錯了先天靈根對甘露水的需求。
雖然人參果樹現在由枯復青,根須重生,卻是無法再扎到土中汲取地里營養,還需一些甘露水,才能徹底恢復。
鎮元子大仙看到這一幕,憋住笑意,沉聲問道:“大世,可有難處?”
觀音一面搖頭,一面向靈山傳訊,“佛祖,快來助我,貧僧手中的甘露水不夠了。”
此時此刻,她卻是恨極那不知島無極子,若非他搶了自己數十萬年來的積累,怎有今日之事?
眾人見觀音裝模作樣了一陣后,漸漸有些不耐煩了,接連詢問。
觀音沉住氣,一一安撫,終于是等到靈山回訊,只見信一寫著幾個字:暫且為質,求圣而去。
尼瑪,居然是這樣,靈山也太窮了吧。佛祖如來竟讓她留在這里當人質,待他去請圣人相助再說。
觀音此刻,臉色鐵青,回頭看向鎮元子大仙,卻是不知如何開口。
數百年前,她雖然奪回一部分甘露水,這些年也極力收集,但較之于前,仍舊是天壤之別,遠遠無法與當初相比。
孫悟空找到她之前,觀音曾暗中推算,自己這瓶子里的甘露水夠不夠,但得到的答案是可勉強一試,結果出來,便是陷入這般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