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章看著自己面前擺放的這些個素胎,突然目光看向了最左邊的素胎碗。
這個是蕭章按照腦海中故宮博物院內珍藏的那件天青釉碗為原型去仿制的,甚至于碗下方的乾隆皇帝的一首御題詩。
蕭章可以說完全一比一去仿制的這款天青釉碗。
除了大小比例和胎型之外,甚至于這碗底的題詩每個字的位置,每個字的寫法都如出一轍。
蕭章就在這時計上心來。
這件天青釉碗可以說是稀世珍品。
它的造型規整,胎質細膩,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
而且所見傳世宋代汝窯碗僅有兩件,國內只有一件。
如果能把這件天青釉碗仿制到極致,想必王二龍是達不到的。
但是蕭章卻可以試一試。
最關鍵的問題恐怕就是釉色了。
用之前的釉料肯定是不行的。
蕭章必須重新調出更準確更細致的釉料。
這樣才能完美的復制出這件天青釉碗。
真正的稀世珍品。
想到這里,蕭章將面前已經調配好的釉料放到了一邊,而是重新拿著大碗去調配原材料。
在蕭章的腦海中,這些最基礎的技藝知識是非常精準的。
雖然僅僅是入門級的汝瓷燒制技巧。
但是卻是系統沉淀了幾百年才累積下來的技巧。
論這技巧,蕭章腦海中的入門級不輸給任何人。
蕭章此時全神貫注,精益求精的拿著稱材料的小秤一絲不茍的進行調配。
每秤好一種材料,蕭章都會倒入那個提前準備好的干凈容器中。
然后繼續準備下一樣。
這配釉的料是十分關鍵的。
很多時候多加一種,或者少加一種都會導致這釉料顏色不一樣,甚至于燒出來的汝瓷成品千差萬別。
有些時候料對了,但是分量不一樣,也會導致出現不一樣的結果。
所以蕭章非常專注,既然決定要調配出最優秀的釉料,以達到燒出最好的釉色。
那么此時的每一步都是十分關鍵的。
幾乎用了半個小時,蕭章秤好了全部的需要原材料。
然后用研磨棒開始慢慢的研磨。
細細的研磨。
這個步驟依舊關鍵。
不能出現一絲差錯。
蕭章甚至于汗滴在桌子上也顧不得擦拭一下。
眼看著這些原礦石的熔塊一點一點被磨成細粉。
蕭章的心也逐漸更加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