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燒制好了往上增添顏色。
畫畫和寫字是一樣的。
蕭章也就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在之前就對著素胎碗做了一些調整,并且調配出最適合的顏色,打算在這碗燒制出來之后進行二次書寫。
別的不敢說,作為這個專業的高材生,蕭章的字寫的還是非常漂亮的。
從小就臨摹各大名人的碑帖,也算是別有一番風味。
乾隆皇帝御題的這首詩是楷書寫成,每一個字的大小比劃全都在蕭章的腦海中,每一個印章位置,字的書寫分部也盡在蕭章的記憶之中。
之前用刮刀已經試驗過一次,所以蕭章還是十分有信心的。
所以蕭章再給這件素胎碗上好了釉之后,針對其放置支釘的位置還特殊做了選擇。
和大眾們理解的不同,有些人認為這支釘應該放在器皿底部最中心的位置,比如這件天青釉碗,由于底部面積較大,一共有五個支釘痕。
但是這五個支釘痕并不是完美平均放置的,如果以乾隆皇帝這首詩為方向基準的話,最下方貼近足部有一枚支釘,而最上方卻不是貼近足部邊緣的位置,而是在三分之一處放置兩枚,最后的兩枚放置在三分之二處,雖然五枚支釘也是形成一個圓形的墊餅圈,但是可以清晰感覺到這五枚支釘明顯是偏下方放置的。
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放置的有些歪蕭章不得而知……
所以蕭章這次燒制天青釉碗也是完美的一比一復刻,連同這五枚支釘的位置都是選好的。
這也是為什么說汝瓷的支釘痕最好,因為面積是在太小了。
天青釉碗原品底部的乾隆御題詩全都寫在上面,所以每個字都很小,而且每個字之間還有留白空隙,而不是每個字緊貼著每個字。
而且這些字也沒都寫在支釘痕上。
全都完美的錯開了。
而這支釘痕僅僅三分之一個字的大小。
這是何其驚贊的工藝?
蕭章拿起自己準備的好的支釘,上尖下圓。
然后按照心中所想進行擺放。
既能完美的錯開原本詩的位置,又能夠保證這瓷器安穩,重心點合理,不會燒制過程中倒下。
做好這一切,蕭章滿意的點了點頭,將這件天青釉碗也放了進去。
還剩下四件,蕭章繼續心平氣和的上釉,支釘,然后放置。
幾乎才半個小時,幾件素胎全都上好釉放到了窯口內。
望著這幾件造型古樸,顏色雄厚的素胎件,蕭章滿意的點了點頭。
還好,沒有出任何差錯。
蕭章擦試一下頭上的汗珠,口中呢喃著:“這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我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