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呈現并不是蕭章想要的結果。
正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汝瓷之所以成名海內外,正是因為這一份自然雅靜的之魅力。
蕭章不愿去破壞這份美麗,更不想通過自己的創新,弄出不倫不類的東西。
那是在糟蹋這門藝術。
打定了主意的蕭章開始在轱轆車上進行制作。
將泥料拉坯成瓶子外形的素胎還是非常簡單的。
蕭章的手感也非常到位,幾乎拉伸之間,轱轆車上泥料變得高聳。
肚子也越發的圓潤起來。
而后上手向里一收,就將頸部給拉伸出來,在將瓶嘴處理一下,基本上這個瓶子的外形就可以完好的呈現出來。
這個外形類似于鵝頸瓶的外形。
高度在20厘米左右,下方瓶身肚子圓潤,方便花紋處理,上半部分細長類似鵝頸,口徑在6厘米左右。
整體外形自然是非常優美的。
蕭章想了想,自己到底該制作的是一對龍鳳瓶,一瓶描龍一瓶畫鳳的好,還是制作一件上面直接龍鳳呈祥的圖案更好呢?
這就涉及到另外的一個問題。
一個瓶子還是兩個瓶子。
若是選擇兩個瓶子,則是一對,這就必須要做到兩個瓶子完全一致,大小,上下,口徑和足徑全都要一致。
若是一個瓶子則要省事很多。
想了想,蕭章決定還是制作兩個瓶子好一些。
這也顯得自己水平要更高一點。
這些龍鳳一類題材的器物都是一對的價值更高一些。
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
想到這里,蕭章先處理好手中這個素胎瓶子的外部基本問題,然后輕輕放在一旁,開始著手制作第二個瓶子。
按照蕭章的想法,這一窯燒制的三十件全都制成這樣的效果,最后選出最優質的的一個。
成與不成不重要,就當是練手了。
蕭章就是想看看,自己最后燒制出來的結果到底和天藍釉有多大的差距?
一想到這里,蕭章頓時開啟了機器人模式。
還記得當初在白家窯口不斷的捏陶俑么!
蕭章一天一夜一共捏制了差不多一百尊。
到現在還在白家窯口放著。
上次白重山去窯口都被嚇了一跳,還以為潘家園在自己家開分園了。
蕭章現在如此,一門心思完全撲在拉坯上。
一個個鵝頸瓶的素胎不斷的在蕭章的手中呈現著。
之前調制的泥料也非常足。
幾乎到了下午兩點多的時候,蕭章終于將地上的最后一點泥料用光。
而在其身后也放置了差不多三十二只鵝頸瓶。
出乎蕭章的意料,這次竟然出了十六對龍鳳瓶的素胎。
蕭章站起身子揉了揉肩膀,總算是將第一步完成了。
就在這時,門口有人喊道:“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