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首先這汝窯瓷器胎均為灰白色,深淺有別,都與燃燒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稱香灰胎,這是鑒定汝窯瓷器的要點之一。
汝窯瓷釉基本色調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俗稱“鴨蛋殼青色”,釉層不厚,隨造型的轉折變化,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
釉面開裂紋片,多為錯落有致的極細紋片,俗稱為“蟬翼紋”。
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征。
汝瓷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凈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
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征。
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空,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
汝州張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潤,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而此時蕭章在了解這大量的關于造型和胎釉的知識之后,對自己新得到的技藝充滿了興趣。
這也就是剛提到的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中的粉青。
粉青,粉翠,翠青,基本都是不同叫法的同一釉色。
蕭章完成燒制天藍釉的任務后,得到的便是粉翠釉的大師級燒制工藝。
宋人歐陽修在《歸田集》中對汝窯的論述:汝窯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今所說的翠青色。
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顯,器身不透光亮,因此不排除后人把珍品當作“陶”而丟棄,故存世甚稀。
而《清波雜志》里宋人周輝對汝窯的精述,汝瓷以釉取勝,當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泛濫、純凈、溫潤,釉面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它既不同鈞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
當時汝瓷是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
現從文獻可知,汝瓷也可民用,絕非“嚴禁民用”之說。
對自藏汝窯瓷及由此對整個汝窯作較全面簡述的則是明代學者高濂的《燕閑清賞箋》中提及,“汝窯,余嘗見之,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蔥綠和天藍等。
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
所以,粉青釉可以說在整個汝瓷的大家族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蕭章查找了一下資料。
在華夏歷史博物館中,有一件汝窯粉青釉洗,當真是非常之美麗。
汝窯粉青釉洗,洗直口微敞,洗里坦平。
里外施釉,釉呈粉青色,純凈瑩澈。圈足矮寬,足底邊無釉,露灰褐色胎。
人們形容它“似玉、非玉、勝似玉“。
汝瓷最能體現宋代工藝美術具有的清淡含蓄的藝術風格。
這件汝窯洗器型規整,制作精工,釉汁厚潤,猶如堆脂,細膩平滑,幽雅凝重,令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