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天球瓶也是特別有意義的一件瓷器,而且放置的也非常多!
仿造的天球瓶更屬宮廷大型陳設用瓷。除了傳統的青花品種外,五彩、粉彩等彩繪天球瓶也開始出現,而最為珍貴的斗彩卻很少應用于天球瓶上,其最主要原因在于,斗彩向無大器。
乾隆朝國力強盛,弘歷又極愛珍瓷雅器,于是天球瓶這一斗彩大器也就由景德鎮御窯廠奉旨燒造出來了。
天球瓶的特點就是宣德天球瓶胎骨厚重,斂口短頸,上闊下斂;腹大而扁,砂底微凹。后仿的器型多頸長腹圓。
清代天球瓶頸稍長、腹較圓,康熙時為平砂底。
雍正乾隆時天球瓶燒制較多。雍正為直口微撇,腹扁圓。
乾隆時天球瓶直口較粗,圓腹,假圈足,部分為釉底。
清雍正、乾隆兩朝時值盛世,仿古風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屬宮廷大型陳設用瓷。
除了傳統的青花品種外,五彩、粉彩等彩繪天球瓶出現。
乾隆朝國力強盛,景德鎮御窯廠開始燒造斗彩天球瓶。
這天球瓶似乎是明清時期燒制的較多,但是真正的創始燒制卻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時候!
據有關資料記載,天球瓶創燒于明代永樂、宣德的景德鎮窯,雍正乾隆時天球瓶燒制較多。
天球瓶從明永樂、宣德創燒到清雍正、乾隆多產,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但是若沒有之后的兩件高古作品,天球瓶也就這樣定論了!因為江蘇溧陽發現了兩件高古的天球瓶。
一件為戰國的灰陶弦紋無釉天球瓶。
一件為漢代的青釉弦紋天球瓶。這兩件天球瓶從器型上看和明清時期的天球瓶基本相似。
經專家分析,都認同這兩件高古器的型制為天球瓶。
戰國灰陶弦紋無釉天球瓶。高24公分,口徑5公分,球體最大直徑18公分,平底徑12.5公分。
造型古拙、胎骨厚重,從整個型制的比例來看,較符合康熙時期的天球瓶的特征。肩部刻有兩道弦紋,線條流暢。瓶頸頂端刻有三道深凹的弦紋,粗壯厚實。腹部拍印有多處不規則的塊狀斜格紋,這是戰國印紋陶的傳統紋飾。
漢代青釉弦紋天球瓶。高27公分,口徑5公分,球體最大真徑20公分,底足徑11公分。造型規整,清秀飄逸,和明清時期的天花球瓶腹扁圓的特征如出一轍。
球體上半部至瓶頸滿施青釉,且釉面淡雅文靜,胎釉結合緊密,這些都是漢代青瓷上釉用浸釉法,外壁施釉不及底的標準工藝。
球體肩部還等分刻有三道雙線弦紋,在施釉沉積燒制后,更顯得深沉青翠。瓶頸上等分刻有六道弦紋,其中相隔的三道弦紋之間刻有滿水波紋!
由此可見,就天球瓶的型制而論,早在戰國時期已有燒制,距今約兩干多年的歷史。就施釉的瓷器而言,成熟的青瓷創燒于東漢末年來推斷,天球瓶的創燒年代應該在東漢末年,即公元220年之前。
這天球瓶的真品蕭章也見過兩件。
而且是在故宮博物館!
在故宮博物館內,一共有兩件天球瓶的真品!
一件是粉彩嬰戲天球瓶。是屬于清乾隆,高51cm,口徑足徑1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