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藍釉罐中的這鈷藍釉色就是蕭章之前想要去燒制的那種釉色。
這唐三彩中的鈷藍可以說是非常出名的釉色,因為這藍色釉除含有三彩釉中常見的化學成分外,主要含有氧化鈷和氧化銻兩種新的成分,鈷顏料是經由絲綢之路從西域進口,在當時極少見,且在陶器上面很難著色,所以只有在貴重器皿才使用藍釉,是最尊貴的。在古玩行里有句古話:三彩掛藍,價值連城。
正是因為其原材料的珍貴,所以存世量少,更顯彌足珍貴,當然蕭章能夠燒制出這藍色釉甚至變異成紫藍色的釉色,更是珍貴到了極致。
唐三彩陶器是用白色黏土做胎,施以低溫釉,在低溫下焙燒而成。
它是在漢代鉛釉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謂三彩即多彩之義,有黃、綠、白、藍、赭、紫、黑等顏色。
有的單一使用,有的多色混合使用,其色彩斑斕,極富變化。
唐三彩起源于漢代釉陶,但多色釉裝飾又始于南北朝,工藝傳承有序,作為一種800-1000低溫燒制釉陶,因含有銅、鐵、鈷、錳等多種金屬元素燒制窯變多種色彩,其面世就受到唐代上層達官貴人的青睞。
唐代文化受西域影響極大,絲綢之路的暢通,造就了唐代與西域地區交流的繁榮。
當然除了這珍貴的藍色釉之外,還有其他的釉色也是同樣驚艷于世界,更是讓世間眾人為止之沉迷的存在。
當然很多時候有很多人會去疑問,這唐三彩到底是瓷器還是陶器?
關于這一點其實是不用質疑的。
雖然說華夏是陶瓷之國,而陶瓷其實也是有分別的。
分別就是上釉不上釉的分別。
比如漢代俑和秦代俑都是不上釉,這都是陶器,而宋代之后的上釉的這都是瓷器……
但是唯獨這唐三彩是屬于上了一半釉的……
屬于是半陶半瓷……
但是嚴格意義來講,唐三彩其實還是應該歸屬陶器……
因為唐三彩的瓷胎料用瓷土、高嶺土,陶用黏土制成。
瓷是不吸水的,瓷燒制溫度過高,土結晶,陶低溫燒制,土還是土,會吸水。
唐三彩是吸水的。
瓷是半透明的,透光,陶是不透明的。
唐三彩是二次入窯燒制的。
選料是用的瓷土,但是在低溫下燒成,屬于陶。
第一次素燒胚體,把成型的胎燒成晾干,第二次燒釉,涂上釉汁,再燒成釉陶。
釉陶的成色,是由礦物中的金屬氧化物和溶劑物如氧化鉛、氧化硅等一起融化后顯色的。
所以,唐三彩不是瓷器,屬于釉陶,上釉的陶器。
這也是辨別真假唐三彩的辦法。
不同的氧化物顯示不同顏色。
三彩釉陶容易仿制,市面上冒充的唐三彩很多。
辨別鑒定上可以分為比如唐三彩釉面色光,是寶光,看起來舒適溫和,不刺眼,仿制品的釉光,光芒四射,刺眼,是賊光,唐三彩用放大鏡細看,釉里有無色紋片,紋片極細,兩邊翹起,稍微與胎體分離。
仿制品不可能有紋片。只要拿放大鏡對照,即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