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的機會,蕭章是肯定不會錯過的。
歐陽風對蕭章投去贊許的目光,然后繼續說道:“這清代的青花瓷發展和演變也是非常崎嶇的,剛才說了這崇禎時期歷史戰亂,清朝取代了明朝,所以青花瓷也基本走向落寞,但是在清代也有繼續輝煌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這清代最開始是屬于馬上打天下的!”
蕭章點了點頭說:“這個我知道,鹿鼎記我看過的,鰲拜就和小康熙皇帝說過,黃太祖就是馬背上打天下,讀書無用之類的。”
歐陽風點了點頭說道:“雖然是武俠杜撰,但是基本和符合當時歷史情況,我們并不是說滿清的不好,而是滿清當時的審美似乎和漢人還是有些區別的,當然了,這也是后期出現粉彩的原因!清代之前,任何朝代的瓷器構圖都是注重留白的,圖和空白集合!這也是歷史上這么多書畫大家的風格傳承,但是在清代就變了樣子,清代更喜歡的風格是將慢慢的花色全都布滿器型上,基本上你看到很多大瓶子,滿身都是黃色的紅色的花紋,密布,那肯定是清中后期的花瓶!”
歐陽風笑著擺了擺手說道:“跑偏了,跑偏了,我們繼續說青花瓷的事情,這清代的時候呢,我們先從清初順治時說起,因為之前就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了……剛剛穩定新王朝,沒有青花瓷……咳咳……順治時期不長,但卻是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為后來康熙時期的巔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眾人也隨之點了點頭。清代第開國帝君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了清朝,然后愛新覺羅皇太極繼位,時間都不是很長,應該是沒時間發展這些,到了順治時期,這個皇帝才將這些文化撿起來!
“這順治時期的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器型較少,主要有爐、觚、瓶、大小盤、碗、罐等,胎體總的來說較粗糙,大器如爐、大盤、觚等胎體厚重,小器如小盤、碗等胎體則較輕薄,但也有個別器物胎質細膩、致密的,可見糯米狀,底釉多白中閃青,有的還略顯泛灰。”
“釉層稀薄,青花料應是浙料和石子青兩種并用,致使發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藍,其中爐的青花發色多顯青翠,其它器物的發色多顯灰藍,紋飾多見花鳥、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獸、瑞獸、芭蕉、云氣等,大盤喜歡在口沿處畫一青花線圈,再在圈內畫主體紋飾。”
頓了頓歐陽風繼續說道:“小盤多在盤面一側畫一片梧桐葉,另一側書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皆秋等相近的詩句,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歡用青花線作紋飾的分隔,畫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線描相結合,繪畫筆調隨意。”
“這雖然比晚明時工整,但仍未見康熙時的嚴謹、細致的作風,畫面布局較豐滿,尤其是大盤、罐、瓶、觚等類器物,開始出現皴法和濃淡色階的變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盤、碗、罐等底部多見縮釉點,底足粘砂較常見,碗的底部多跳刀痕,民窯器多、官窯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歐陽風侃侃道來。
這就很明顯的體現出了順治時期的青花瓷真的是無縫銜接了明代末年時期的狀態,當然也是在為康熙的巔峰打基礎!
“歐陽老先生,接下來這康熙時期的青花瓷就是巔峰了吧?”蕭章笑著問道。
“那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