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正常的青花瓷現代燒制可以素燒,也可以按照老方式不去素燒,蕭章這次屬于是完全的還原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的狀態,所以燒制流程也是按照古代的去走,并不是蕭章不會生坯素燒……
蘸釉這種施釉方式依然在廣泛使用,快速和方便,是它的優點。
比如現代做的刀字紋的小件器皿,就會用蘸釉方式,效率高。
亦或者一些比較大件的花瓶類器皿,一般會借助一個“七”字型的塑料或者木質工具,托著坯體底部,手扶器身或者頸部,放入釉料桶內施釉,完成后將瓶中的多余釉料倒掉即可。
針對這種大件器皿,既要發揮蘸釉方式的方便高效,也要避免直接浸入蘸釉導致器皿底足也浸釉,器皿的底足是不可以施釉的,否則在燒制過程中會跟墊餅粘在一起。
要解決這個問題,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預先處理,在施釉之前將器皿的底足部位涂抹一層蠟,這樣既不會沾釉,到燒制時候蠟又會自動融化,不影響器皿的完整和美觀,另外一種就是后處理,蘸釉完成之后,用濕海綿擦一下底足,然后需要用利坯刀將一些吸入坯體的釉料剔除掉,這個處理更加仔細干凈,但是相對要費工。
機械化流水線蘸釉,就是實現蘸釉方式的機械化操作。
它會在每一只坯體的底盤下方用吸盤來固定和支撐,坯體輸送到固定位置后,直接在釉漿桶中蘸一下,迅速拿起,進入下一個環節。
這種一般都是大型工廠流水線生產方式,現代手工匠人不會用到。
這第三種也是澆釉,也叫淋釉,同樣是分為手工澆釉和機械澆釉。
澆釉的方式特別多見于元青花,現在也有使用。
一般都用于一些比較大件的、不容易搬動的器皿,比如鬼谷子下山的大罐或是大的梅瓶。
通常會將釉料放入一個大缸,在大缸中間橫置一條木板,施釉時,將坯體放置于木板上,一邊不斷地攪拌釉料,一邊舀著釉料均勻地澆到器皿上。
機械澆釉的原理是不變的,區別僅在于坯體置于旋轉的機頭上,邊轉邊澆釉,離心力的作用使得釉漿能更均勻地附掛在坯體上,這種也是大工廠的流水線作業會用到,現代匠人手工很少用到。
這第四種就是刷釉也叫涂釉,就是手工用毛筆或刷子刷釉、機械刷釉。刷
刷釉在青花上用的相對比較少,顏色釉用的比較多。
刷釉用的是毛筆或者是排筆,排筆就是一排有點像刷子一樣的筆。
青花在施釉后,需要進行淋干,偶爾有些地方會出現鼓包等小狀況,鼓包破掉之后會造成一個小坑,這個時候就需要用毛筆刷釉進行修補。
機械刷釉,就是用機械臂替代人工進行刷釉。
除了為體現某種特殊的燒成效果之外,很少會進行全部刷釉,基本都是刷一部分,比如一筆下刷呈現出花釉的拉絲效果等。
這現代燒制青花瓷最后一種施釉方法就是蕩釉,純手工蕩釉。
蕩釉基本就是用于瓶子器皿的內部,因為這個區域特殊,吹釉和刷釉的方式都無法進行,于是采用了蕩釉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把釉料倒進器皿里面,舉起器皿,稍微搖晃蕩一蕩,等吸收的差不多了,把釉料倒出來就可以了。
蕭章目前來看,這如意罐內部要用蕩釉,大碗內部用刷釉,而外部都可以用澆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