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身的直徑在十五厘米左右,上下一致,底部圓潤。
爐身上有兩條弦紋。
這雙耳朝天爐的整體構造并不復雜相反還非常的有質感。
蕭章上下手齊動,很快的爐身的構造出來,在將雙耳和三足弄上去。
這一件爐子完成。
蕭章點了點頭,將目光放在另外一塊泥料上。
這朝天爐已經拉坯完成,可以放在一邊慢慢的陰干。
而這另外的就需要繼續了。
現在的蕭章的拉坯手速明顯比之前更強大了很多,也更快了很多。
之前在汝州的時候,蕭章拉坯只有那種茶盞或者小盤子蕭章才能在五分鐘之內拉坯成功。
而現在蕭章面對這種大小和器型都略微復雜的器皿都可以達到十分鐘以內完成。
這就是強大的進步表現,而且最關鍵的就是蕭章不僅速度快了。
這成型的作品也是非常有深度的,從整體的胎型來看是非常正的!
而且完美度很高。
所以蕭章對自己的這件作品也算是滿意。
這就是汝瓷目前在蕭章的手中所能達到的最大的效果。
蕭章拿起的另外一件泥料,心中開始腹稿這一件要燒制什么。
剛才的那件相對比較簡單,那么這件就要相對難一些。
蕭章點了點頭,直接上手,將泥料放在轱轆車上。
隨著轱轆車的轉動,蕭章的手也開始跟著轉了起來。
這是一件非常百合洗。
如果燒制安全的話,全名應該叫做天青釉百合洗。
之所以說它精致主要是因為這件作品的整體外形都是非常細膩且潤滑的感覺。
并且大小也非常合理相當。
高度僅僅八厘米左右,而口徑在十厘米左右,洗身直徑在十五厘米左右,足徑依舊是十厘米。
這樣的水洗就是最好的尺寸呈現。
而且在洗口的地方是類似百合的花瓣效果處理。
細微的彎曲變化就會使得這件百合洗非常美麗且有韻味。
蕭章的心中有了腹稿之后開始拉坯。
隨著轱轆車的轉動,蕭章的手深入到了水洗里面,而且不斷的磨合,將洗壁變得更加薄一些。
從景德鎮回來后的蕭章在拉坯的時候最大的進步和成長或者是變化就是對待瓷器的厚度蕭章有著更加穩妥的觸感能夠讓這件作品變得更薄。
而在之前的蕭章是完全達不到這一點的。
所以蕭章現在的目光全都凝聚在這件百合洗上。
這泥胎的薄厚是非常關鍵的。
這決定著后續的燒制效果。
所以蕭章現在也是非常認真。
這件百合洗其實整體的難易程度和之前的那件雙耳朝天爐差不多,但是唯一的區別就是這件更加細膩,而朝天爐更加厚重。
可謂是各有優點。
都是傳統汝瓷器的完美展現。
蕭章低下頭輕輕的停下轱轆車,將腦袋貼近百合洗的泥胎看了看。
什么地方需要精修一下。
什么地方需要改進。
基本上完美。
蕭章輕輕的將泥胎拿下來,放在一邊準備陰干。
按照蕭章現在的速度基本上一小時能夠完成四五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