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剛才的字幕清楚的寫著詞曲作者是李洛,大家真的不相信這是李洛寫出來的歌。
因為這首歌真的太另類了!
乍一聽讓人感覺是那么的莫名其妙。
可是聽著聽著,觀眾卻發現這首歌并沒有原本認為的那么不堪,反而覺得越來越有味道了。
很多有著音樂基礎的觀眾發現,《萬物生》這首歌其實是將電子時尚與傳統神秘主義熔為一爐,是對民族元素的發掘和張揚,是對娛樂標準的提升,更是對流行音樂厚度和深度的追求!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歌曲中極負張力的音樂渲染出大氣磅礴的意境與貼近心跳的節奏,讓聽眾感受到世間萬物的呼吸。
而且還有歌詞也寫的特別棒!
第一句山鷹到魚兒,第二句魚兒到河水,第三句河水到行人,第四句行人回到山鷹,隱隱間有一種萬物輪回、世代更替、生命循環的禪意。
張亦涵演唱繼續。
一段用藏語演唱的RAP后副歌到來,但觀眾卻發現想象中的激情并沒有感覺到,這段副歌反而只是讓人更加的心靈平靜。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這段副歌的節奏或者說是整首歌的節奏四平八穩,如念經一般,沒有一點變化,仿佛在說不管春去秋來,潮漲潮落,自然規律的車輪永遠在有條不紊的向前滾動,生命在它面前如此渺小,曇花一現,然后只留一地雞毛。
“我看見山鷹在寂寞兩條魚上飛,
兩條魚兒穿過海一樣咸的河水,
一片河水落下來遇見人們破碎,
人們在行走身上落滿山鷹的灰,
我看見山鷹在寂寞兩條魚上飛,
兩條魚兒穿過海一樣咸的河水,
一片河水落下來遇見人們破碎,
……”
張亦涵空靈的聲音,如同天地之間行云流水的動靜隨伴音樂起伏跌宕,讓聽者從繁重的現實生活中徹底超脫。
此時,沒有了對時空的感知,沒有了對世俗的眷意,只有那暢游著無限音樂創造的幸福。
這時,上億觀眾都不得不由衷的為張亦涵的音樂魅力所感嘆,為李洛的音樂才華所折服。
在歌曲一道上,李洛還真是玩出花來了。
各種匪夷所思的歌曲形式,在他手里全部都能順手拈來。
現場的觀眾此時全都搖頭晃腦,完全沉浸在了張亦涵的歌聲之中。
而直播間的一億名觀眾也是滿臉驚嘆,回味著歌曲中的思想與感慨。
“哇塞,這歌曲感覺太魔性了!”
“聽了這首歌,忽然好想去古老的雪區走一走。”
“我是去過雪區的人,在歌曲里,我感覺實在描寫藏族同胞生活亙古不變的生活狀態,但它并不歌頌苦難,而是由衷令你感到對這樣一個環境以及里頭生活的人的敬畏。”
“這首歌讓我想到了那漫山遍野的風馬經幡,隨著大風烈烈飄動。更是讓我看到了那雪山上的融水,雪區同胞那滿是塵泥的袍子和雙手,當然,更加少不了的是藏傳佛教的信仰!”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時候出去走一走,看看萬物生長的樣子了。”
“……”
一時間,直播間的觀眾感慨萬千,對歌曲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
當然,雖然大多數觀眾對于這首歌的評價都非常正面,但是眾口難調,不喜歡這首歌的人也是有的。
例如公屏上就有人吐槽李洛這次不知道抽了什么風,說這首歌節奏上與佛教音樂有些相似,但是歌曲剛一聽到時雖然空靈,但很快就變得有些令人感到恐怖……
也有人說雖然歌名叫萬物生,但是整首歌里都沒有一句提到春天,只有春天才是萬物生長的開始呀,所以對于這么不著邊的歌詞,他們認為是李洛酒醉后亂寫的,不合乎邏輯理法,沒有什么美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