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云看了一下倒計時,還有三個來月。
不過,好消息也不是沒有。
東唐那邊,關于楊厲的下落,有回音了。
眼下長安城和東唐王朝之間,形成一個微妙的態勢。
東唐厲兵秣馬,欲除長安而后快。
長安來者不拒,歡迎對方隨時來送。
但與此同時,他們又在一起尋找楊厲的下落,甚至互通消息。
雙方合力之下,漸漸有了收獲。
楊厲,仍在東唐王朝地界內。
而且,現在已經漸漸把范圍局限在幾郡之地。
稍后,還會繼續收縮范圍,進一步精準定位。
張東云長長呼出一口氣。
楊厲懷疑長安城,但始終沒有親自過來。
他如此謹慎,是因為擔心碰上當初被他背叛的人?
從概率角度上講,十一個人里,他碰上仇家的可能性更高?
還是說,雖然他知道有人也是叛徒,但他們彼此并非合謀,所以他擔心被黑吃黑?
張東云心中思索。
他投影的烏云先生,這時則在考察陳玉負責的天工殿。
這個年輕人果然已經將天工殿上下收拾得服服帖帖。
而他個人興趣也確實不是花巧工藝品,而是各種實用的器械。
他們改造出來的新式水車,已經聯合勸農院在河西、龍北兩郡推廣。
先做試驗,然后不斷反饋,不斷改良。
待天工殿下屬作坊越來越多后,便可以投入更多人力大規模制作。
“做得不錯。”烏云先生沒有吝惜夸獎。
陳玉笑笑,將露臉的機會讓給其他人。
有樸實的工匠滿臉向往:“一定能成功,一定能在更多地方派上用場,陛下的江山打得多大,我們就跟著走多遠。”
“永遠沒有盡頭。”烏云先生淡淡說道。
眾人都歡呼起來,歡呼過后,有人大著膽子問道:“先生,陛下的國號和年號是什么啊?”
眾人全都好奇。
烏云先生掃了他們一眼:“陛下,便是長安城主,不會有國號。”
所有人都愕然。
殿內只有烏云先生的聲音繼續響起:
“長安城,是這世上最尊貴最崇高的存在。
長安之前,只見國內有城,自長安起,城內是國。
一城容納寰宇天地,一城容納百家王朝,一城便是世間唯一主宰。”
眾人呼吸漸漸急促起來。
陳玉低聲道:“為陛下效命,見證世間唯一,晚輩此生有幸。”
余者紛紛附和。
大明宮內,張東云微微一笑。
這時,有個女童出現在他面前:“大哥,我們準備出發了。”
張東云點點頭。
兩個月時間快要過去,臨近敖瑛的生日了。
楊厲如何先不說,且看看敖空會否去波月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