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長安不出一兵一卒也沒關系。
他們的存在,就能牽扯東唐絕大部分注意力。
東晉可以放心西進,到時候就不僅僅是打通上路,更可占據東唐北部大片土地。
東唐顧慮長安存在,必然難以大力還擊。
司馬源心滿意足,離開長安。
大明宮里,張東云微微一笑。
也是難為東晉君臣了。
近些年來,東晉可是被東唐欺負慘了。
東唐有點什么開疆拓土能讓唐王告祭太廟的功勛,基本全是從東晉身上啃下來的。
半年前唐王再次伐晉,又戰而勝之。
如果不是因為內部有長安城引發大亂,唐王不至于那么早收兵,東晉也無力收復失地。
現在他們趁著東唐被長安牽扯注意力,終于有了報仇機會。
風水輪流轉,該東晉找東唐麻煩了。
張東云對此倒是無所謂。
反正,只要無敵城能繼續這么擴下去,不管唐還是晉,遲早都要姓張……
東晉一方速度很快
司馬源人還沒回去,就先把消息傳回去。
而東晉王朝也深諳出其不意與兵貴神速的道理。
接到消息第一時間,大軍便殺入東唐北部邊疆。
東唐王朝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北方數郡,很快易手。
這里不僅僅是東唐王朝國土,原先也是白馬書院的固有勢力范圍。
但現在正好趕上東唐王朝、白馬書院雙雙空虛的時候,于是東晉大軍勢如破竹。
東唐王朝回過神來之后,連忙反擊。
但是正如東晉君臣所料,東唐反擊力度有限。
他們大部分注意力,果然還是放在西北邊。
因此東唐一方,無力奪回北方失地,雙方陷入短暫的僵持拉扯階段。
這對東唐在北方幾郡的統治,自然是沉重打擊。
如此動作,讓東唐震怒的同時,也引起其他幾大王朝的關注。
不過,大家關注的重點在于,東晉王朝為什么選擇入侵東唐北部?
那里畢竟和北齊接壤。
北齊王朝和東唐王朝來往素來密切。
東晉之所以總被東唐壓著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同時面對北齊的威脅。
雙方一南一北壓迫東晉,讓東晉左支右絀。
現在東晉攻打東唐北地,如果北齊和東唐夾擊晉軍,他們怎么辦?
難得反擊的機會,東晉不可能浪費。
攻東唐北線而不是東部又或者南線,原因只有一個。
他們和長安聯合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那就是雙方打通東唐阻隔,甚至更將東唐、北齊切割開來。
長安城雖然看著占領云中郡后,就不再繼續東進,但另外一邊東晉王朝一路沿著東唐北部向西狂飆,擺明了是去跟長安匯合。
如果沒跟長安達成默契,他們不會這么狠下決心。
這絕不是東晉兵不厭詐,蒙騙東唐、北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