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了一眼任一超,想要說什么,但最后也化為一聲復雜的長嘆。
任一超不再做聲,默默離開長安,再赴大雪山。
凌霄派的問題,對長安來說,只是一場小插曲。
對大明宮中的張城主而言,如過眼云煙。
他現在的興趣,主要放在即將召開的選材大典上。
徐行之等人已經先安排基礎考核。
以州府郡乃至東南西北大區為單位的層層考核后,總結出的人才,匯聚長安,進行最終的統考。
張東云出了大明宮,望著下方長安城內外的人流,頗想要像前世藍星上看過的典故一樣,笑稱“天下英才,已盡入朕彀中”。
說起來,這世上也有科舉。
不過東唐王朝等地方,一般習慣上做雙榜,又或者將兩次大會試分開進行。
所謂雙榜,倒不是針對地域差別的南北榜,而是凡修二榜。
儒家修行者,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樣的考卷,凡人根本考不過他們。
這不存在凡人天賦異稟的問題。
因為凡是在文華方面天賦異稟著,其實就意味著他走儒家修行道路能有所成就。
除非是那種有才華,但一直沒接觸過儒家修練的漏網之魚。
但這樣的魚,只要給他接觸儒家修行,他肯定也馬上開竅,走上修行路。
有鑒于儒家修行的特殊性,更有可能一步登天。
事實上這么多年下來,層層考試,篩選人才,儒家修行天才想要被埋沒,難度還是很高的。
偶有一兩個,則是因為或這或那原因,從來沒接觸過書本,所以才華不顯。
但這樣的人,顯然也很難來考科舉。
而單純的寒門學子,有沒有才,幾頁書一翻就知,不至于被埋沒。
不過,天下學子千千萬,能踏上修行路者,畢竟還是少數。
這個世界的地域又極為廣闊,人口眾多。
想要建立完善的官僚管理體系,單憑修行者是不夠的。
至少,很多修行者不那么樂于放下身段,又或者像張城主一樣好逸惡勞。
能有大量普通人供自己使喚,自己省心省力,何樂而不為呢?
是以除了儒家修行者外,各朝各代還要有專供普通學子參加的會試,或者單列的榜單。
長安城這次選材大典,也是一樣分成兩榜錄取。
不過,考核主要針對政略實干,而非文華才氣。
儒家修行者在治國理政上,確實有巨大的客觀優勢。
但并非人人才能都一樣。
受前世影響,張城主相較紙面,還是更注重實干。
尤其是要能低到田間地頭去,肯放下身段的實干人才。
總體來說,徐行之、萬荔他們干得不錯。
兩人并沒有自身是大儒,而夾帶私貨。
他們都穩穩貫徹張東云,或者說是烏云先生的理念意志,為長安選材。
選拔的人才,倒還不至于立即上崗就業。
他們還需要經過天樞殿一番統一培訓,以保證張東云的意志,可以繼續向下貫徹到每一個角落。
這正是張城主樂于看到的結果。
他更高興系統提示音再次響起:
【城主成功為城池初步建立人才挖掘培養機制,便于擇優納新,便于城池進一步發展,成功完成建設任務7.2,獲得升級歷練獎勵兩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