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連忙擺手:“這我可不敢當,要不是陛下指點,我自己都還渾渾噩噩呢。
烏云先生,曾有煉器大家姓墨,當年曾花費精力摸索此道,但沒能成功。
陛下見我等同樣沉浸其中,心有感懷,所以才指點我等,我們以后以墨家修行者自居,也算不忘前人和陛下的指點。”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也沒什么不好,那就叫這個名字吧。”
有人這時問道:“那小陳,人家都有九境,我們呢?”
陳玉言道:“我自己眼下也不過是剛剛摸索,不過,我沒有標新立異的打算,所以咱們也以九境來劃分吧。”
他從旁邊取來紙筆,然后在紙上書寫:
第一境,初學;
第二境,乍練;
第三境,熟手;
第四境,能工;
第五境,巧匠;
第六境,精工;
第七境,巨匠;
第八境,大作。
陳玉一邊寫,一邊說道:“聽烏云先生說,昔年那位姓墨的前輩,又被同時代的人尊稱為矩子,所以咱們這第九境,就叫做矩子好了。”
長安文華掃盲,對工匠要求極高,天工殿里的人沒有文盲,人人識文斷字。
大家這時都默默看著陳玉寫下的九境修行層次,每個人心中仿佛都有一股情緒在醞釀。
他們不知道自己未來能否走上這條道路,但心情仍然禁不住地激動。
“我聽過有說法,叫能工巧匠,精工細作,小陳你這個境界,是從這里化用的吧?”有人在旁邊問道。
陳玉頷首:“細作容易跟奸細間諜一類的叫法混淆,所以就不放進去了。”
大家紛紛點頭。
這時有人忽然問道:“陳兄弟,我聽說,修行者有九境之上的說法,咱們……咱們有嗎?”
對于這似乎有些好高騖遠的問題,陳玉沒有嫌棄,反而很認真的說道:“有,我想叫它‘神機’,神機第一境,就叫它‘天工’!”
眾人聞言沉默。
但每個人心中都流露出向往之色。
大明宮里,張東云微笑看著這一幕,心中也有些唏噓。
這條工匠道路,或者說墨家修行之道,同樣很考究天賦。
和其他修行道路一樣,能成功入門者,在蕓蕓眾生里,便是少數。
眼下天工殿里集中了不少世俗意義上的能工巧匠。
但他們當中,能有多少人,達到墨家第四境能工,第五境巧匠呢?
恐怕其中大多數,能達到初學乍練,就很不錯了。
陳玉對此心知肚明,不過他沒有嫌棄面前眾人,也沒有因此心灰意冷。
墨家修行,不用擔心天宮殿里眾人因此荒廢正經差事。
恰恰相反,這里的差事他們干的越認真越好,對修行才越有幫助。
陳玉指點過大家之后,便向烏云先生匯報,然后前往長安城范圍內各個兵器廠或者其他工坊。
在那里,還有大量的工匠。
從前,因為熟練的問題,聚集在天工殿里的人,大多是老師傅。
但他們氣血神魂漸漸衰落,因為年齡而耽擱,其實已經不容易在修行路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