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再努力,也頂多只是接近長安城當前的水平。
但長安城,卻還有不斷進步提升的空間。
心和方丈遙遙望去,甚至看不出哪里是盡頭。
老和尚心中矛盾,漸漸消失。
長安城,是大勢所趨。
不僅僅是其力量雄厚,同時也有背后這些大多數修行者不會關注的地方。
凈土佛國,終究是要被取代的。
他仍然不希望多造殺孽,希望能開解勸導西牛賀洲的佛門同道,敞開胸懷接納長安。
否則,等待他們的終將是被淘汰。
長安城大明宮里,張東云通過心和方丈額頭上的符印,洞察其身心起了變化。
并非通過無敵城提升,但這位佛門高僧,此刻突破原有境界。
他法身凈土張開,不斷向四方擴張蔓延,光輝無窮無量。
這位菩提寺方丈,成功突破至第十四境,修成佛門法身巔峰,成就無量境界。
有禪唱梵音不斷向周圍擴散,吸引迷茫的菩提寺弟子靠近過去。
心和方丈于西牛賀洲說法,消解諸弟子心中迷茫。
張東云靜靜看著這一幕,一時間,心中不無唏噓。
陳玉他們,還真是常給人以驚喜。
不過,他們也常有點錯科技樹的狀況發生。
例如陳玉不停改良他的“鐵馬”,最終造出不少四輪、五輪和六輪的自行車,叫張東云哭笑不得。
但不管怎么說,天工殿如今整體氛圍,非常良好,也常有驚喜送上。
陳玉、馬坤等人思路天馬行空,不拘泥于單純服務于修行者的創造,其實叫長安治下不少修行者,頗有微詞。
他們更希望,天工殿能專心服務于修行者,而不要分心于那些凡人百姓。
這行為在他們看來,已經不是不務正業可以形容,簡直是在浪費長安不限量供應天工殿的大量資源。
只不過,某位姓張的城主一直對此沒有表態。
陳宇等人的行為,陛下當然知道。
既然沒有喝止,那其實就等于是表態了。
所以有異議的人,也只好都捏著鼻子認了。
但心和方丈,顯然對此非常欣賞。
陳玉帶著天工殿眾人到西牛賀洲,他與菩提寺眾僧,相當配合。
很多影響,還需要時間的推移,才能看出效果。
尤其西牛賀洲何等遼闊,人口又是何等龐大。
但多管齊下,長安城在西牛賀洲的一切步調,穩中有進。
張東云也可以放心下來,開始專注于自身修行。
如此,歲月如梭,很快便是幾個月時間過去。
張東云日常修煉之余,少理其他事務。
直到某一日,他忽然心中一動。
停下自身修行后,張東云伸手在半空里一抹,頓時一幅光影畫面出現在眼前。
這幅光影畫面,源自北俱蘆洲“黑帝”季青文額頭上的符印。
通過這符印,張東云眼見季青文小心翼翼,停留在云端半空中,觀察周圍環境。
確定周圍沒人之后,她方才從半空里落下,然后又一頭扎進北俱蘆洲以西的荒海遠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