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隨即又道:“能保證他們的忠誠嗎?”
這個其實才是最重要的,再厲害又如何,不忠心于你,就什么都是枉然!
“絕對可以。”陳正泰毫不猶豫道。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著他:“說來聽聽。”
“百工子弟有一個好處,他們往往生長在人流密集之處,見多識廣,他們的父母大多有一些積蓄,能勉強供養他們讀一些書,識一些字,雖然所學有限,可進了軍中,卻可重新教育……這就是為何新聞報對匠人們影響最大的原因。所以兒臣以為,這新軍之中,當以操練為主,教育為輔。除此之外……世族子弟,陛下賞賜他們,哪怕賞賜得再多,其實他們也早已養刁了,覺得這不足為奇。可若是百工子弟,只要陛下肯給一些恩賜,哪怕只是細小的恩賞,他們也會感激涕零的。從這里入手……再調配一些優秀的將軍帶領他們,他們便敢赴湯蹈火。”
“優秀的將軍……”李世民的腦海里,立即掠過了李靖、程咬金等人。
可他搖搖頭,李靖這個人……當初在玄武門之變時立場并不堅定。
而程咬金等人,卻又和世族的瓜葛太深了。
并非是李世民不相信他們的忠誠,只是對于李世民而言,他需要的是一支……一旦皇家與世族產生沖突,可以毫不猶豫的遵從旨意的軍馬。
這支軍馬,要的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忠誠,而是百分之百!
李世民皺著眉頭想了想,而后看向陳正泰道:“有人可以勝任嗎?”
陳正泰自是早有人選了,立馬就道:“陛下難道忘記了蘇定方、薛仁貴人等嗎?除此之外,還有黑齒常之、契苾何力,這些人雖是大多起于草莽,亦或者是外邦的降人,卻都是萬人敵,在兒臣看來,不在李靖和程將軍人等之下。”
這家伙……
倒是對蘇定方等人很有信心。
對于這些人的武力,李世民是頗為放心的,可是將軍還需能夠領兵打仗,靠的可不是一時的勇氣。
李世民深深地看著陳正泰道:“可以信任嗎?”
陳正泰道:“蘇定方與薛仁貴都是兒臣的兄弟,至于黑齒常之、契苾何力二人,在大唐舉目無親,兒臣一直信任他們,他們一直心懷感激之情。”
“那就試一試吧。”李世民笑了笑:“我大唐,終究不能只靠李靖這些人打天下,他們年歲大了。”
而后李世民又道:“你方才提到新軍,那么這支軍馬,就叫新軍吧,職責依舊還是保護太子,置于東宮衛率之中,所需的錢糧,還是從國庫中取,明日……朕會下旨。至于其他的事……朕會布置的,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練兵……”
陳正泰不由道:“兒臣只怕難當大任,何不如……請太子殿下出來主持大局。”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陳正泰一眼。
他似乎明白了陳正泰的意思。
這新軍上上下下,都是陳正泰的人,陳正泰這是怕他這個做皇帝的對他有所疑慮了。
可李世民卻是笑了笑,意味深長的道:“朕將你視做自己的兒子看待,你何須疑慮呢?何況……你記住,你是朕的臣子,現在還不是太子的臣子。”
此言一出,令陳正泰差點要給自己一個耳光。
他竟差一點忘記了李家人的特長了,但凡是手里有了實力,做兒子的,都是要干自己老子的。
李世民本就是干自己的兄弟和自己的爹起家的,大唐的皇族,還真別說,幾乎都有這樣的傳統,說是家學淵源都不算錯。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歸罪于李家,那隋煬帝,不也傳聞在隋文帝快死的時候,把隋文帝干死了嗎?
而至于那亂七八糟的東晉、西晉,再到北魏、北齊、北周,到南朝的宋、齊、梁、陳,這等皇族之間的內訌,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兒子干老子,老子干兒子,弟弟干兄長……這簡直就是皇族內部的傳統娛樂項目。
所以說,后世的歷史學家們,總說李家人無情,這真的是冤枉了他們,就李家皇族這樣的,某種程度而言,道德水平,說不定還在皇族之中的及格線之上的。
只有到了宋朝之后,皇族內部才勉強穩定了一些……這是因為,繼承制度漸漸完備的原因。
現在的李世民……你說他完全不重親情嗎?他顯然是極為重視的,他對長孫皇后很有感情,他對太子李承乾的關心可謂是無微不至,哪怕是歷史上的李承乾謀反,他也不忍心誅殺,甚至李治登基,也是因為他不忍心自己的嫡子們在自己死后死于非命,所以選擇了性情比較‘寬厚’的李治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可李世民哪怕再愛自己的兒子,心里也如明鏡一般,想要做到父子不相殘,唯一的辦法,就是將手中的大權抓的緊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