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中有些松懈,大家已經不似以往那樣緊張了。
大多數人都認為,最多七八日,大家就要原地解散,而后各回各家。
就在這臨別的時候,同袍之間,反而珍視起平日的感情來。
幾乎每一個人在營中都在說著,一旦解甲歸田之后,自己要做的事。
有一個叫劉毅的小家伙,才十四五歲,個子矮小,只比車輪高一些,他拍著胸脯四處跟人說:“等戰事結束,我便穿過戈壁,去河西去,我想吃肉,我一天吃一個罐頭。”
一說起罐頭,不少人便哄笑,人們喜歡這個小家伙。
而他總是說到了鐵罐頭,都讓不少的從義軍將士們垂涎三尺。
當然,更多人只是一笑……河西……太遠啦,大家祖祖輩輩都在高昌,高昌就是家,祖祖輩輩守了這里幾百年,怎么能輕易說走就走。
曹陽也跟著咧嘴笑,他心里和踏實,像灌了蜜似的,在他看來,這世上最重要的是,是回到自己鄉中去,奉養自己的老母,帶大自己的孩子。
…………
曹端接到了一份份從從義軍中的密報,越發的擔憂起來。
在他看來,這一定是大唐的詭計,他厭惡士卒們的愚蠢。
可是……此時他卻拿這些各種流言沒有絲毫的辦法。
因為此時,自己苛刻的去約束將士,勢必會引發將士們的反感。
而若是不斷的提醒將士們,繼續森嚴戒備,又會讓將士們認為,大唐已經申來了橄欖枝,而自己卻非要和大唐為敵。
如此一來,這戰爭的責任,就在高昌國一方了。
沒有人愿意打仗,這一點曹端有清醒的認識,事實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將士們現在在想什么,而這……對于曹端而言,卻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此時曹端不敢做主,立即向高昌王廷密報。
可怕的是,這些流言蜚語,早已從金城,通過一個個快馬,傳遞到了整個高昌國,四郡十三縣,到處都是關于這樣的流言蜚語。
過了幾日,曹陽在城頭衛戍。
卻有數十個騎兵,護衛著一輛四輪馬車來,而這四輪馬車,打著朔方郡王的旗幟。
有校尉大呼:“警戒,警戒……”
可這警戒的聲音,卻迅速的被歡呼聲淹沒。
因為……河西終于派來了使者。
這滿城的歡呼聲,仿佛帶來了凱旋的消息一般。
將士們紛紛聚在了城門下,想要打開城門,迎接這車馬入城。
當然,守門的校尉,卻不敢隨意開啟城門,忙讓人守住。
無數人翹首盼著。
直到曹端不得不帶著一隊人馬來,他陰沉著臉,看著這城樓上下無數殷切期盼的將士,最后咬咬牙:“放他們入城。”
河西的騎士,護衛著車馬進入金城。
在無數人的矚目之下,馬車里走下了人來,來人乃是崔志正。
崔志正也是見了鬼了。
他哪里想到,陳正泰指名他來做這個使節。
雖然他知道,高昌國依舊信奉著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
可是自己……是來勸降的。
他面帶微笑的下車,和曹端見禮,口稱道:“鄙人崔志正,出自清河崔氏,今代表了朔方郡王殿下,特來議和,現在途徑金城,懇請金城提供一些便利,我等在此住一宿,明日繼續出發,前往高昌王城。”
議和……議和的來了。
曹陽覺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