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軍府的鄧健,帶著一干參軍,手里拿著壕溝工程的地圖以及工程標準,四處巡查。
這仁川外圍,似已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他們無視其他人不解的目光,專門和泥濘打著交道,一個個仿佛是土耗子一般。
此時的仁川,天寒地凍,畢竟是冬日,地面全是凍土,好在這些家伙們體力不錯,一個個裹著大衣,將暖帽上的護耳打起來,迎著風雪,卻也不覺得冷,畢竟年輕,正在氣血方剛的年齡。
而所有的壕溝,都是有標準的,可不是隨便挖挖了事,要挖多深,面寬幾何,都有專門的人進行測量。
冬天有冬天的好處,因為地面結了霜,雖然挖掘起來困難,可好處就在于,至少不必考慮排水的問題。
鄧健在這天寒地凍中,口里呵著白氣,裹著大衣,在參軍們的陪同之下,拿著輿圖,巡視了附近的地理,他對于在這里設防,還有一些的不解,因為他無法保證高句麗人當真會來。
不過很快,他也就釋然了,就當在這仁川建立一個永固的防御工事吧,畢竟……這也是自己的地方。
當然,因為這防線乃是仁川的外圍修筑,實際上……挖的是人家的地方,在百濟人的郡縣范圍內了。
只是這些百濟人,卻沒有聲張,當地的官府亦是視而不見。
倒是商會里卻亂成了一鍋粥。
一開始聽說要納捐,大家自是踴躍,這個一百貫,那個五百貫,畢竟自己捐了錢,自己的名字,就極有可能入了陳正泰的眼睛。
大家都指望著天策軍趕緊出擊,而后自己跟在后頭撿一些好處呢!
可哪里曉得,天策軍居然不動了。
于是大家都不免有些急了。
“不是說出擊的嗎?怎么又在此挖壕溝了,這不是打算在仁川不走了嗎?”
“哎呀,守在這里,這高句麗何時才能滅啊。”
“不會是……一直留在這仁川吧。”
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可是卻又不敢去催促陳正泰進兵,因而一個個很是無語的觀察著天策軍的動向。
可天策軍,顯然是沒有一丁點出擊的樣子,他們甚至……還在壕溝附近搭建了新的大營。
看這大營……顯然不是臨時性的。
…………
“將軍,前方發現一隊百濟斥候。”
高陽騎著高頭大馬,此時渾身甲胄,當然……他沒有穿全身甲,只穿了一件皮甲而已,而外頭則用衣料將自己裹的嚴嚴實實的。
那重甲實在太沉重了,而且在這天寒地凍之中,實在是沒有多少保暖的功能,他是大將軍,卻也不愿意穿戴這樣的甲胄。
不只如此,幾乎所有的武官,都沒有穿戴那甲胄,武官們可以,可是士卒們卻是不成,這可是花了無數的錢財買來的,為了搭配這些甲胄,還征來了無數的牛馬,這個時候你敢不穿?
高陽率軍,一路南下。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一方面,重甲不適合守城,它的最大效用乃是進攻。
另一方面,高句麗的所有資源都堆在了重甲上,城防幾乎已經沒有辦法修葺了,甚至包括了大量的堡樓,也幾乎已經沒有了人力物力進行修補。
有了重騎,不進攻還能怎么辦?
何況大唐分兵兩路,現在天策軍威脅了國內城,想要救援遼東,就必須先將最容易拿下的天策軍拿下!
天策軍有數千重騎,而我高句麗有五萬,以十打一,迅速擊潰天策軍,便可立即馳援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