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成千上萬年里,人類和信息都處于分離狀態。
語言、文字、印刷術、電報、互聯網的發明,能讓人更好地找到信息。而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手機更成為人類的一個信息器官。
網絡上的不法分子購買個人**,用之施行詐騙。
而健康碼不僅要做到區里的要求,還要保護用戶的**問題。
但如何把這龐雜的信息高效精準地輸出不啻于一場戰爭,云計算就是這場革命的技術支撐。
夜以繼日,李昊龍和項目組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已經成為這次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
他們還不知道自己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這一刻,他們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熱情,一行行代碼就像是一個個口罩、一件件防護服、一臺臺呼吸機一樣,為抗疫的戰爭提供支持。
兵荒馬亂的冬天,四處風聲鶴唳,網上草木皆兵。
李昊龍不再去關注那些真假難辨的信息,他聯合阿里其他項目組,開始了自己的戰爭。
這是屬于他們的戰場。
80多個小時,困了就胡亂睡一覺,連上一頓飯都不記得到底吃沒吃,一分一秒都不敢耽擱。
終于在2月6日晚,余杭綠碼正式做完。
緊張的檢測,排除所有漏洞,2月7日凌晨余杭綠碼正式上線!
李昊龍沒有停下來,他帶著越來越龐大的項目組開始跟蹤余杭綠碼,修正漏洞,保證“百分之百”的準確。
24小時內,臨安余杭區完整錄入信息達26.9萬人。
首戰,
告捷!
就在余杭綠碼緊鑼密鼓地沖刺上線時,杭州健康碼項目組也在爭分奪秒。
2月6日,臨安周書記在一次重要會上提出,為做好企業復工,要發揮杭州數字經濟的優勢,建立全市統一的數字化申報平臺,實行個人電子健康碼,實現信息及時共享。
抗疫與經濟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隨著時間的推移,復工復產已經迫在眉睫。
全國按下暫停鍵,用戰略物資能抗住半個月、一個月,更長時間呢?必須抓緊復工復產,還不能漏掉任何一個可能被感染的工人。
形勢復雜到了極點,會議提出要求:第二天就要拿出企業員工健康碼。
光是一個業務邏輯圖就復雜到極點。
2月8日,企業員工健康碼快速上線。開發團隊旋即變身臨安健康碼項目組,更多技術人員抽調進駐。
有了基礎,在更多程序員的努力下,一切都瓜熟蒂落。
2月9日,第一版臨安健康碼完成。
無數人通宵達旦的尋找錯誤,并進行修改。
和略簡陋的余杭健康碼不同,臨安健康碼將個人身份標識與國家衛生健康部門匯總的確診或疑似數據,航空和鐵路部門提供的數據進行關聯,生成二維碼圖案。
而健康碼系統按從下到上的順序,一般分為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層、應用支撐層、業務應用層、用戶及服務層五個層次。
各司其職,每一個分支都盡最大努力敲出一行又一行的代碼。
他們更多的人無法在時代里留下自己的名字,就像是戰爭一樣,無論多壯闊的戰役都是由無數“無名小卒”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