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越想越氣,在心里怪罪起先帝來了。
那顧氏就是先帝身邊的司茶宮女,先帝把她賜給趙白安為妾也就罷了,竟然還讓她給趙白安生下獨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更讓皇帝別扭的還有一件事,就是隆安郡王趙孟瑜的身世。
那時他已經十幾歲了,聽說顧氏生下趙孟瑜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趙孟瑜該不會是他的便宜弟弟吧。
沒錯,這么多年了,他的懷疑從未減退,這也是他從不給趙孟瑜安排差事的原因。
雖然無論是以前的安王府,還是后來的隆安王府,都是帝國中尷尬的所在,但是真正無所事事,還是從他這一代開始的。
他也曾經動過念頭,給趙孟瑜賜婚,待到生下孩子之后,再讓趙孟瑜死掉,可是后來他見了趙孟瑜,卻又打消了念頭。
趙孟瑜風姿出眾,玉樹臨風,可是長相卻和宮里的這一大家子沒有相似之處,和秦家人更是絲毫不像。
于是皇帝便打消了殺死趙孟瑜的念頭,趙孟瑜快三十了還不娶妻,他也沒提賜婚的事。
現在想來,皇帝有些后悔。
換做他是趙孟瑜,他也不會娶妻,男人想要留后,根本就不用娶妻。
若是真想保住自己的后代,那就把兒子養在外面,除了極親近的人以外,其他人全都不知道。
趙孟瑜死的時候,皇帝是恨極了他,那時還曾想過,好在趙孟瑜沒有后人,否則他甚至不能正大光明斬草除根。
現在想來,他那時真是想得太少了。
“去查,查趙孟瑜有沒有外室,或者府里有沒有放出去的丫鬟,給朕仔仔細細地查!”
華靜瑤和沈逍到的時候,皇帝派出去的人剛剛離開。
看到皇帝臉上尚未褪去的怒氣,華靜瑤沒敢說話,皇帝這是查到后宮里了吧,這就生氣了?您若是知道前世您駕崩后發生的事,您怕是此時要吐血三升了。
對了,前世您老人家說死就死了,十有八、九也是被人害死的。
能夠害死皇帝的人,只能是他身邊的近侍。
其實只有華靜瑤自己知道,孫太妃的事并不是鄭婉說出來的,而是她原本就知道的。
前世鄭婉的靠山,并不是詠恩郡主,而是宮里那位孫太妃。
那時皇后和德妃全都死了,華皇后被圈禁在朝華宮里,后宮之中最尊貴的女人便是孫太妃。
這一世,華靜瑤很早時就打聽過孫太妃的事,可是那時皇帝身邊并沒有姓孫的寵妃,還是昭陽長公主想起有一位曾經救過圣駕的孫嬪,但是孫嬪并不受寵。
后來孫嬪死了,華靜瑤還以為這一世的很多事全都發生了變化,所以沒有孫太妃什么事了。
可是當她得知顧老夫人許偌鄭婉進宮做貴妃的時候,她便知道她想錯了。
顧老夫人已經被圈禁了,這輩子她也不能翻身了,她憑什么能讓鄭婉進宮?
所以真正能在皇帝身邊說上話的人,不是顧老夫人,而是另有其人。
沈逍請皇帝自己去查,這一查還真查到了,鸝妃居然也是姓孫的。
看到華靜瑤和沈逍,皇帝的臉色終于好看了一些,他問道:“瑤瑤,朕還記得當年華家那個女兒的案子里便曾經查過顧氏,最終什么也沒有查到,可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