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揚州府好好的,興國公為什么要來揚州?不會是怕了流賊,所以不敢去鳳陽、廬州打流賊吧?”
“什么,興國公打了大勝仗,還滅了曹操?我告訴你們,并不是,那是流賊自己火并的結果。聽說啊,開封之戰,并沒有打什么惡戰,都是流賊自己鬧的!”
“十萬大軍過來,我們繁華的揚州府要遭殃了啊,你們想想,據說興國公的軍中,至少一半以上的兵力都是招安了流賊的。”
“其實,不止是流賊,包括朝廷官軍不也是,所謂賊過如梳,兵過如篦,不管是流賊還是朝廷官軍,如今哪個不禍害百姓!”
“……”
在這種流言下,特別是有現實案例可參考的情況,幾乎所有的揚州府百姓都對大軍即將到來而憂心忡忡。不要說夾道歡迎了,大軍還沒到呢,人都跑得差不多了。跑不了的那些,就躲在家里不敢出去。
總之,揚州府等江南這邊的州府,不敢明著說不歡迎興國公,但種種跡象顯示,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像揚州這樣的大城,那是沒法跑的。以興國公的權勢,也沒人敢拒絕興國公入城。
因此,這一日,聽說興國公所部離得不遠了,在揚州府知府等地方官的牽頭下,帶著一群鄉紳,領著百姓,戰戰兢兢地出迎。
在等待的時候,有鄉紳問揚州府知府道:“大人,興國公的大軍該不會要進城吧?”
聽到這個問題,其他鄉紳就更擔心了,連忙也說了起來。
“大人,要是軍卒入城,后果不堪設想的啊!”
“是啊,大人是我們揚州府的父母官,可要為我們揚州府百姓著想,一定不能讓軍卒進城啊!”
“……”
不止是他們,就連那些百姓,都是憂心忡忡。
不過,也有態度不一樣的,那就是在遠處人群中湊熱鬧的揚州各風月場的一些鶯鶯燕燕,她們在說得話就截然不同了。
“你們說,那中原五白真得就是這位興國公大人?”
“呀,真得是很羨慕陳圓圓,竟然得此福分!”
“興國公也是,快點打完仗吧,郭靖和黃蓉的誤會,真是讓人揪心,真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奴家手中有全部的《明報》,不知道能不能讓興國公給題個詞?”
“你們聽說了沒有,興國公又做了一個曲子,好像是什么《保衛黃河》,挺奇怪的曲子!”
“……”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群體,是揚州府這邊特有的,就是鹽商群體。
所謂鄉紳,在這個時候,其實多指那些有功名的,沒有在朝為官的。比如秀才舉人,還有當過官,如今已經沒有官職在身的這群人。
而鹽商群體,一般是背靠朝廷靠山賣鹽發家致富的那群人,和鹽道衙門的關系最深,當然也是最有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