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立刻發下命令,要求負責南邊的艾能奇,嘗試攻打長沙府,以作大軍的退路,因為他可不想西去蜀地湊熱鬧。
半個月之后,有關李來亨的捷報以及朝廷對李來亨的賞賜,便正式傳到了南方。
張明偉的建議,崇禎皇帝當然全都接受了。
據說崇禎皇帝親自接見了征戰遼東凱旋的騎軍將士,讓李來亨帶頭游街,接受京師百姓的恭賀,極盡榮耀不說,最終皇帝還封了李來亨為遼東伯。
這個封爵的消息,頓時就震動了朝廷的武將群體以及流賊這邊。如今帶兵武將中,得以封爵的,也就一個周遇吉而已。而李來亨還是流賊出身,按照后世的話來說,不是根正苗紅的那種,皇上壓根不計較,竟然也封了一個遼東伯,這真得是光宗耀祖啊!
不用說,李定國聽了之后,他的信念就徹底動搖了。
朝廷正在變好,義軍將士也有了出路,為什么還要繼續打仗呢?民心已經在朝廷那邊了,再打又能怎么樣?
他的這個情況,只要再有一定的時間,估計也就水到渠成了。
………………
與此同時,遼東大捷的消息,也同樣傳到了福建這邊。
在福建水師游擊府內,鄭芝龍是正在大發雷霆著的。
本來么,兒子被太子看重,帶在身邊,將來的前程可以預期,他當然是很高興的。
可是,兒子突然就回來了,不但回來了,還帶回來一個消息,說朝廷已經任命他為統領登萊水師的副將,要從他老子這里領水師北調去登州報到。這個事情,一下就把鄭芝龍給氣到了。
在之前的時候,崇禎皇帝其實已經給鄭芝龍專門下了圣旨,反正也是說著好話,讓鄭芝龍這邊分艦隊去北方,要重建東江鎮之用。
不過,鄭芝龍對崇禎皇帝的這道旨意,自然是陽奉陰違。把船隊派去北方,有個屁的好處,遠不如在這東南沿海稱王稱霸,每年收那么多保護費!
因為,他一邊喊著朝廷從未給福建水師添過一艘戰船,他手中的戰船也少,就是喊窮的意思。說對面的紅夷不安生,如果他手中的兵力過少的話,指不定紅夷又要來攻打大明沿海。
哭完窮了之后,他又說皇帝的旨意,他肯定是要遵從的,哪怕自己再困難,也要滿足皇帝的要求,勉為其難地,湊了幾條船,就那么多,你看著辦吧!
最后,他自己不說,卻讓他的手下隱隱透露出,你朝廷要是逼狠了,信不信他重新回去當海盜!
原本鄭芝龍以為,就這樣擺平了朝廷這個事情,結果沒想到,原來朝廷是把主意打到了他兒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