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朝廷官軍在夔州府這邊的防地紛紛失守,高杰的兵力,只有高一功的一半不到,才八千來人,根本抵不住高一功兩萬來人的流賊精銳進攻。
沒辦法之下,他一邊向孫傳庭求援,一邊不得不放棄了夔州府這邊,也就是放棄了荔枝道在蜀地這邊的控制權,退入了保寧府。
不但如此,原本集結在順慶府的李自成所部,也就是劉宗敏,袁宗第所統領的流賊精銳,也開始北上,對保寧府發起了攻勢。
一時之間,各地急報,便紛紛報到了劍門關這邊。
孫傳庭對此,其實不意外。之前流賊集結軍隊一直不進攻,反而是讓他提心吊膽的。如今流賊終于開始大規模進攻,反而讓他放松了不少。
可是,他還是沒想到,李自成所部的攻勢之凌厲,還是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
特別是高杰那邊,竟然接連敗退,都退回保寧府這邊來了。
從之前和流賊的接觸戰中,孫傳庭已經了解這支流賊的厲害。因此,對于高杰的敗退,他倒沒有要殺高杰來殺一儆百的想法。
雖然高杰的敗退,讓出了荔枝道在蜀地的控制權。不過荔枝道其實是出蜀的蜀道,只要朝廷在漢中那邊的關卡能守住,就還是不會有問題蜀道中,最關鍵的還是他自己親自鎮守的金牛道。
因此,孫傳庭嚴令高杰務必節節抵抗,以消耗流賊的有生力量,消磨流賊的士氣為主,切不可一敗涂地,不做抵抗就敗退。
孫傳庭關注的重點,還是保寧府的那邊。這一路流賊統領,那是李自成部下第一大將劉宗敏。由此可見,流賊攻打保寧府的主力,肯定是這一路。
因此,孫傳庭調兵遣將,嚴守南方這一路流賊軍隊。
在經過最初的敗仗之后,他意外地發現,劉宗敏這一路人馬的進攻,遠非高一功攻打高杰這一路來得凌厲。
孫傳庭也不是笨蛋,立刻就醒悟過來,該是高杰那破事的原因。為此,他不由得有點后悔,早知道這樣的話,真不如把高杰留在大同那邊算了。
不過已經是這樣,經過半個多月的交戰,和流賊交戰的局面終于又穩定下來了。就感覺流賊的兩路大軍,都已經有點力竭了。
如此一來,孫傳庭便把目光轉向了成都府那邊。
讓他有點擔心的是,之前成都府幾乎是一天一個求援。可到了流賊開始大規模攻打的時候,反而沒了求援信使。
一開始的時候,他忙于保寧府這邊的戰事,也沒多管。如今戰事稍緩之后,他就懷疑了。
如果說道路被流賊阻斷,送信會困難很多。可過去了這么多天,至少能突圍出來一兩個信使吧?結果竟然一個都沒有!
難不成,成都府已經淪陷了?
孫傳庭的腦海中,不由得立刻冒出了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