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明偉并沒有讓他們猜疑,而是馬上就說道:“你們全部都去東江鎮,那是不現實的,那里只是一個島而已。打建虜,并不一定要去東江鎮。李來亨最初過去的時候,就是隸屬山海關總兵麾下的。”
聽到這話,這些新投降的流賊頭領便松了口氣,原來真得只是小調整,那就沒什么問題了。
然而,張明偉還沒把話說完呢:“而要打擊建虜,我的打算,是先從剪除建虜的羽翼開始。那些蒙古人助紂為虐,也沒少禍害大明。就在去年的時候,他們還奉建虜之命,全線進攻九邊重鎮,禍害了不少邊境地區。其中以秦晉兩地最慘!”
這個事情,流賊們都在蜀地了,并不是很清楚,只有個別在抓到孫傳庭的手下時,有知道一點消息。
并且,他們大部分人都是陜西人,而且還是陜北人,對于蒙古韃子入侵關內的事情,那也是從小就知道的。對此,他們當然不會有好感的。
此時一聽興國公的話,他們頓時便明白,連忙一個個出列,紛紛強烈地表達了他們的意愿。
“國公,讓末將去收拾了那些韃子吧!”
“就是,不狠狠地收拾他們,都不知道馬王爺有幾只眼!”
“血債血償,早就想干他們了!”
“……”
張明偉見士氣可用,便點頭嚴肅地說道:“任何敢于侵犯大明的,都要叫他們付出血的代價。古人曾有云,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如今我也要讓他們知道,敢侵犯大明者,同樣雖遠必誅!”
這句話,在后世網絡上是已經非常常見,可以說是相當俗套的了。
可對于眼前這些流賊來說,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聽說。但是,這話中所透露出來的霸氣,卻是最合他們的口味。因此,一聽之下,一個個頓時激動起來,都是嚷著“雖遠必誅”了。
于是,張明偉便做出了安排,在流賊的軍隊進行整編之后,就派他們出關,報復從陜西到山海關一線的長城外的蒙古韃子。
預計以十五萬兵力,包括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袁宗第、高一功、郝搖旗、田見秀等人在內,橫掃整個鄰近大明邊境的蒙古韃子。
隨后,袁宗第、高一功和郝搖旗等李自成的舊部前往東江鎮任游擊軍職,增強那邊的實力;而李定國、艾能奇、劉文秀以及田見秀他們,則去山海關,歸屬閻應元麾下,增強山海關這邊的實力。
云貴之地,多崇山峻嶺,原始森林,并不適合騎軍。
并且也要留出時間,讓張獻忠和李自成去禍害那些土司。另外,還需要準備能管理地方的官員,需要培訓,也是要時間的。
因此,對于大明西南這邊的戰事,宜緩不宜急,緩緩進逼,縮小流賊的地盤才是正確的做法。
接下來的戰事重心,還是要轉到遼東這邊,徹底消滅建虜!
這就是張明偉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