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不浪費,這絕對是可以的。崇禎皇帝當即聽得點頭道:“先生說得在理,反正先生你自己看著辦,怎么好就怎么來,需要朕調配什么人力物力的,盡管開口便是!”
涉及到軍國重器,什么巨大的孔明燈什么的,都被他給拋到腦后了。
張明偉所指的,是準備發明白火藥,也就是雷汞了。這個要做出來,其實并不容易,有一系列的前置要求。
在后世的時候,他寫歷史穿越小說的時候,查過如何點開這個科技樹。因此,理論上,他是知道怎么做的,但是實際沒有動手試過,就給崇禎皇帝說了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原有的槍械也還要繼續使用。
火綿,又稱火藥棉,學名是硝化纖維。其爆炸威力比黑火藥大2~3倍,燃燒穩定,彈道性能量好。并且它的燃燒非常完全,不會有槍管積碳的問題。
此外火綿燃燒無水分,只有微弱白煙,故屬于無煙火藥的一種。
實際上,這就是最早的無煙火藥。
在制作火棉的過程中,需要有橡膠手套,還需要有風扇,后期還要有溫度計控制溫度獲得乙醚等等。
經過一系列的操作,能得到最后白色粉末,俗稱白火藥。
白火藥的特點是溫度相對低,對槍管要求低,但威力是黑火藥三倍,因此用量可以縮減,對減低步兵重量,以及節省硝酸與火藥用量有很大好處。
另外,白火藥燃燒速度比黑火藥高,因此可以提供更高的槍口初速,這也就代表可以再縮小子彈質量與子彈口徑,進一步減輕子彈重量。
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相對于燃燒后產生硫化物的黑火藥,白火藥燃燒完全,不會有任何殘渣,因此可以讓槍管壽命大幅提升,對膛線的磨損小。
軍工方面,危險性太高,就只能這么一步步地去做出來。
等白火藥做出來了,其他諸如銅火帽撞擊引信、擊發針發槍、整裝彈等這些,就只是工藝問題,相對來說,就簡單多了。
至于硝化甘油什么的,那個實在太危險,張明偉不想英年早逝,也不想讓如今為數不多的人才去玩這個,暫時就先放放。
當然,也有更為穩定的TNT,就是黃色火藥,這個涉及到苯的回收與精制,就目前來說,也不現實,先放一放。
這么一來,張明偉要做的,就是先發明白火藥,讓大明的軍工往前邁進一大步再說。
可就算是這樣,他估計也忙不過來,畢竟他的精力,并不能只是放在這方面,對于橡膠的運用,反而要花他大部分精力。
崇禎二十二年,就這么飛快地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