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劉宗敏這邊擺出要繼續西進的態勢,至少要讓波斯皇帝明白,奪回拉合爾是絕無可能的。因為拉合爾是長安的屏障,斷然不能落入他國之手。
隨后,這邊再派人去和波斯皇帝議和,就以坎大哈和拉合爾之間為界,兩國締結合約,互不侵犯。
只有穩住了波斯這邊,拉合爾沒有危險之后,劉宗敏這邊才能放心回援。要不然,就容易一個地方都保不住!
這個事情,來不及稟告李自成再決定,只能是一邊先做,一邊給李自成稟告。
………………
阿巴斯二世這邊,在知道拉合爾被流賊攻占之后,他就有了退意。因為他的手下兵力,是要用來奪回波斯,而不是在拉合爾和莫臥兒境內的流賊廝殺。
但是,這個用意也不能讓流賊知道,要不然,趁火打劫就是流賊的專長。
就這么的,波斯軍隊和劉宗敏所部就互相對峙起來,全是外強中干。
探馬斥候的廝殺,也很快讓兩邊都聽到了一些對面的情況。
劉宗敏這邊,知道了波斯皇帝的軍隊被張獻忠所部打敗,并且聽說張獻忠的火器很厲害。
而阿巴斯二世這邊,也知道了流賊已經不是流賊,是大順**隊了。正在擔心之時,波斯軍隊的斥候還抓住了長安李自成催促劉宗敏盡快返回救援的信使。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大致了解了對方的處境。
因此,李自成同意的旨意一到,劉宗敏這邊就毫不猶豫地派出了使者,開始和波斯這邊去談判。
對于阿巴斯二世來說,他的重點也是回援波斯國內,對拉合爾的需求已經降到最低,只是擔心劉宗敏這邊繼續西進而已。
如此情況下,雙方的和談就都有了誠意。不管是哪一方,都沒時間在這和談上墨跡。
因此,阿巴斯二世很快同意了劉宗敏這邊的提議,雙方締結盟約,以坎大哈和拉合爾中間為邊界。雙方和好,至少二十年不互相進攻,化敵為友。
阿巴斯二世這邊,最終折騰了幾年,結果卻和沒折騰之前一樣,依舊只是占據了坎大哈而已。并且,其國內還躥入了流賊大軍,鬧得波斯民不聊生,何時平定,根本就是未知數。
如果要是有后悔藥的話,阿巴斯二世絕對要買一顆。
如今,因為流賊火器的犀利,他只能寄希望和布哈拉汗**隊一起,擊敗流賊,先回老巢再說。
至于劉宗敏這邊,自然就沒得說了,立刻留下兵力,然后準備返回救援。
可正在這時候,意外之事又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