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媽想了想,故意問道:“現在相親這一塊,真是這樣嗎?”
阿姨說道:“是的呀。現在相親市場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你看看,我們這里幾乎全是幫自家閨女來相親的家長。曉得伐?”
這個話題一開,講到這里相親角女多男少的現象,剛安靜了一會兒的老人們又開始議論紛紛探討起來:
“這很正常呀……因為女的總想往上找,男的想往下找,所以女的找不到滿意的就主動剩了呀……。”
“現在確實就是這么個普遍現象。”
“所謂‘剩女’多,都是條件不達到最低標準,小姑娘們也不會隨便將就的。”
“--------,小姑娘這樣做,無可厚非,其實都是對的呀。”
“我覺得女生家長急,可能也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方面,條件稍微差一些的小伙子,可能很多也不愿意出來找。”
“再說了,社會上優秀的男孩子總歸的少啊。即使有,好多也是大學里就有女朋友的。”
“------,還是女孩子們標準太高了,又要高,又要帥,又要學習好,能力強,性格好,能達到這些要求的,那當然少了。”
*******各說各話,反正誰說的聽上去似乎都很有道理。
“說實話,來的時間長了,我們有時都能判斷哪些是男方家長,哪些是女方家長了。”還是第一位阿姨感嘆道,“現在的剩男剩女都很現實。除了要有感覺,還要看工資、房子、賣相------,一樣都不能少。”
王有節其實并沒有真正睡著。
他本來就心情不是很好,現在被老爺爺老太太們這樣在旁邊唧唧呱呱一頓說,不免更覺得有些呱噪。
想了想,他慢慢站起身來。
揉揉眼睛,看看四周的情況,到處都是人,其實哪里都差不多。王有節想了想,說道:“姑媽,我們還是走吧?”
“不想看了。”姑父跟著站起來,笑話道:“來都來了,還不看完?”
姑媽也幫著說話:“一圈要繼續走完的,哪怕是學習一下經驗也好的啊。”
沒得辦法,王有節只好跟在姑媽和姑父身后,硬著頭皮一邊看一邊往里走。
不過,再一次令王有節沒想到的是,最里面居然還有相親角的國際版塊。
原來,這里“海外角”,是為那些子女在國外生活的父母準備的,有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新西蘭等等,都是中國人選擇海外定居的熱門國家。
想象一下:
兩個同樣生活在澳洲的單身中國男女,可能先由父母在大洋此岸的上海人民公園結識,然后在大洋彼端收割緣分,也可謂是國人全球化生活的奇異一面了!
王有節不禁嘖嘖感嘆:“還當真是的啊?上海人干事,我是真心佩服的。干任何事情都一點不馬虎,還很有國際范兒。”
在海外角停留時,幾位大爺大媽湊上來和他們仨打招呼,但聽到王有節的年齡后都失望地走開了。
“太小了,我女兒比你們的大”。
有一位面相和善、言談禮貌的大媽,走過來問王有節能不能留下電話,等有合適的“匹配”后聯系他。
王有節對大媽的說法很驚訝:婚姻介紹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