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母親當過老師,所以說起道理來一套一套的。
小路媽媽說,這個外地人啊,真不能作為自己閨女女婿的人選,想想就很害怕,不要說真要是城鎮的了。還比u知道回事什么情況,會產生什么后果的呢?
不過話說回來,全天下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遠,不方便。
并不是上海父母在歧視外地女婿。大多數上海父母想女兒嫁得好沒錯,
不過話說回來,全天下所有父母其實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找個本地的,上海在此之外又有其特殊性加劇了這一點。
首先,上海姑娘很精致。這個放在全國來說都是能排進前三的!上海大部分小姑娘從小都是被當成公主養的,所以她們的生活要求,水平,教養都是很高的。而找上海男生結婚是因為都是上海人,男方對于女方的精致是理解的而且是欣賞的。如果找了外地男人必須要住在女方家也是這個原因,很少有地方的人能比上海人過得精致,所以當一個男人一星期不洗澡,而你卻必須和他同床共枕,這對于上海小姑娘來說是絕對做不到的,而如果這個小姑娘嫁到了男方家里,那她只能逆來順受,這樣的話女孩的家長會心疼的,憑什么自己養了二十多年的小公主要去遷就一個臭男人,又不是不能養這女兒一輩子,所以,必須要住在女方家中。一個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過得開心,另一個也是要調教這個女婿,讓他變得和自己女兒一樣精致。
然后就是飲食了。上海的飲食偏甜口,喜歡濃油赤醬,而且做得菜品都很精致。這就和前些日子出現的那個“女孩去男朋友家中吃飯,看到飯菜立馬跑了”有一點關聯了。上海人做菜喜歡把菜品做得色香味俱全,最起碼看上去很清爽,但是在外地,很多地方就沒有這種追求了,把菜都做得黏答答的一團,看了就沒有胃口。而且有些地方像四川喜歡吃辣,很多上海小姑娘是吃不了的。所以,連最基本的吃飯問題都不能好好解決,還怎么能正常生活呢?
還有就是文化方面的事情。上海是比較講究男女平等的,甚至在一個家庭中女方會地位比較高,男方會比較怕老婆。其實這也不是怕老婆。這只是對老婆的愛。在上海,打老婆的丈夫會被周圍人瞧不起,會被唾棄。但是現在國內很多地方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甚至打罵老婆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在有的地方婆婆會跟著兒子一起欺負媳婦,生不出兒子就對媳婦萬般嫌棄,媳婦只能母憑子貴。這種事情上海小姑娘的爸媽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還是那句話,憑什么我養了二十幾年的小公主要變成你們的生育機器加保姆啊?!所以,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會偏愛上海男生或者要求外地人入贅。
最后,就是女生自己的問題了。上海的女孩子因為在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相對來說思想會比較開放,到了外地的話,當地思想比較保守,女孩子也很難找到可以玩在一起的玩伴,而和婆婆的關系更是難處,甚至和自己老公都會有一些講不通的地方。所以,找上海男生,至少環境一樣,說的能懂,說的能理解,這樣相處多好啊。而如果是外地男生,那么只能請你來上海,慢慢適應,慢慢變得精致,慢慢跟上女方的步伐。
總之,上海是中國最富裕發達的地方之一,人往高處走,嫁人至少要保證不至于階層滑落。
傻掉了外地男的很少不要上海女的
你一定記好了,外地人,不管多么有些的外地人,我們家里都不予考慮的,小的伐?”
我號來一琢磨,她為什么要特意和我說起這件事??我估摸著,可能還是和你有關聯。
布禮不響。
“母親轉頭。
布禮心慌,但還是強作鎮定,笑道:“媽,你想哪里去了?趕快吃菜,丟快涼了。”
母親不依不饒:“外頭天氣這么熱,菜涼了不是更好嗎?”
我未婚妻的表哥現在就是這個情況,他的女友就是上海女孩還是上學時認識的,感情還是很純的那種,一起讀大學一起讀碩和博,但是女友父母親不同意要求找個上海本地的男孩;她表哥為他女友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年薪30萬(好像是稅后的收入)的工作,女方父母就是不同意
而洋女婿就可以成為老頭老太太人前炫耀的資本。好像自己的閨女明天就是某國王后,自己明天就是某國的國丈國太了。
這個洋人,被親切地稱為“洋女婿”。相應地,內地其他地區的男子跟上海姑娘結婚了,也有一個“外地女婿”的稱呼。
在中國文化里,女婿也叫姑爺,一個爺字,足見其分量。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女婿就是掌上明珠的基座、托、護花使者,對閨女有多愛,對女婿就有多親。
規則遇洋繞道了,女婿何嘗不是呢?這個洋人,被親切地稱為“洋女婿”。
隨著現代化進程,“洋”、“外地”這兩個定語或者修飾語的色香味及實際待遇是有天壤之別的。好比同一個用人單位,對有留洋背景的和沒有留洋背景的求職者的取舍是一種手起刀落式的差異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