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節看著屏幕,想了想,回復過去:只是巧合。我報名后,群主順口告訴說你也報名了這才知道的。
電話那邊的布禮,看到王有節的回答后,臉上不自然地一笑。
她心里想,小樣?為了這次報名,我自己花了多少心思,你王有節可能都不可能想象得到的,好伐?
原來,布禮之所以選擇參加這次的徒步,熱愛這項運動固然是一個方面,不過,最主要的還有另外的兩大原因。
其中之一,是這一段時間她和王有節一樣,也面臨著家里相親的特別壓力。
相親之前,她自然知道,現在大齡女青年在婚戀市場是不太受歡迎的。要不然自己老娘,就不會這么多年每個禮拜天都風雨無阻的堅持去人民廣場相親角了。
可是,她雖然知道相親市場不容易,但是她還是沒有想到是如此的不易,簡直艱辛,過程實在太虐心了。
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這一段時間接連的幾次相親,布禮和王有節一樣,也被搞得來疲憊不堪,還基本上沒有啥效果。
她深深切切的感到,現在的婚戀,或者說相親市場,基本上都是男人的市場。
所以這一段時間,很多時候似乎都有一種讓她喘不過氣來,甚至有窒息的感覺,所以布禮迫切想著需要能有喘一口氣的機會,暫時放松一下糟糕的心情。
這時候,剛好周姐電話過來,說是王有節這個雙休可能都有時間,看看是不是創造機會見上一面。
但這個想法,周姐和布禮兩人想了兩三天,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主要原由是現在天氣炎熱,實在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活動可以安排,并且還是在不著痕跡的情況下。
沒成想,說曹操曹操到,也是要巧不巧,剛好微信群里發起新的徒步活動。
心思靈活的布禮,馬上就報名參加了。然后才有了今天周姐特意過去王有節辦公室說的那一番明里暗里的話。
這是其一。
理由其二。還是來自周姐的一番樸素的“實驗主義”的說法。
那天晚上布禮和周姐,還有皮小路在咖啡館見面后,回家的路上周姐和布禮又耳朵咬耳朵說了一會兒話。
周姐的中心意思,她覺得說來說去,更重要的是雙方的接觸。“不試試,怎么知道適不適合”?比如說,不約幾次會怎么知道適合在一起?沒一起住過怎么知道可以合拍地生活在一起?不一起旅行過怎么知道對方在日常生活之外更全面的性格愛好和反應機制呢?還有,三觀是否正確,和你自己是否一致,光靠交談,肯定是考察不出來的,只有在實際接觸中,才可能會有真正的感知和體會。
事實上,對于王有節的工作能力,還有為人,或者是說個人品質,因為有了周姐的這層關系,布禮大體對他還是大致比較了解的。
想了想,布禮深以為然,覺得周姐說的都有一定道理。
她也覺得,真要和王有節開始有什么的話,那么,接下來怎么加強彼此之間的進一步了解自然是關鍵點,另外趁類似于徒步活動這樣的機會,存心看看王有節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想法也很重要,不要搞得來像剃頭的挑子-----只自己一頭熱。
另一方面,實際上,可能同為上海本地人的關系,布禮和群主“爬山虎”爺叔的關系,遠比一般人看上去的要深很多。甚至王有節有所不知的是,上次佘山徒步的最后分組,其實也是群主“爬山虎”的有意為之。
布禮對著屏幕笑了笑,給王有節再回信息。
兩人很快就在微信里討論好見面的時間地點,還對于這次徒步相關的一些準備工作,互相交換了不少的想法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