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邊,自從那天晚上和布禮成功牽手之后,王有節這幾天都處在持續興奮,而又隱隱的惶恐之中。
仔仔細細把那天前前后后的經歷在自己腦海反反復復回放。
一方面,說興奮,當然指的就是牽手這件事情,以及它本身所包含的應有之義。
自己和布禮的第一次認識,是在去年十一期間的佘山徒步,至而今差不多快一年的時間了。
這中間,要說自己對布禮沒有什么想法,那肯定是不符合實際的。但是要說自己一開始就對布禮真的有什么想法,也不太客觀。
真實的情況,自己喜歡布禮,摸著良心說,這千真萬確。
不過話說回來,像布禮這樣長得漂亮,還知書達理這樣的女生,誰看上一眼,不會沒有感覺的呢?
但是,王有節他卻真的從來沒有都想過,自己有朝一天真的會和布禮倆人之間發生什么,特別是竟然能在那樣的一種的狀況下牽手,進而發展成現在這樣男女朋友的關系。
之所以這樣,原因有很多。
當然了,其中最最主要的因素,還是王有節覺得自己面臨的很多現實條件,再加上自己本身的還處在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在上海上無寸瓦,下無立錐之地,更談不上有什么背景或根基。這一些,都是明面上擺著的。
王有節現在僅僅有的,只是一份還說得過去的工作,以及由此帶來的一份還算不錯的薪水。
不過他也知道,上海女孩選擇對象,不僅僅是代表她個人,她的背后,往往是她的一家,甚至是后面更多的親戚和朋友。可僅僅是自己工作還不錯這一個條件,應該遠遠達不到上海人家嫁女兒的要求的。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那樣的顧慮,王有節在和布禮的交往上,應該說在主動性這一方面還是很有所保留。
或者說,既然自己都覺得不太可能,所以在過往倆人明面的交往上上,王有節有時候可能就往往顯得“迂腐”和“木訥”了許多。
王有節當然能看得出來,布禮和自己之間是有距離的。但是反過來說,自己和布禮之間,又何曾不是這樣?
這是好的一方面。他有時候甚至都不免暗自里高興,覺得自己運氣好,以后看來好像也大有希望。
但是另一方面,對于這次倆人牽手之后發生的一些事情,王有節卻暗地里很有些誠惶誠恐。
按照自己的以往有限的實踐和理解,王有節認為,如果和一個女生愿意和一個男生牽手,并且倆人心里都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前提下,一般來說,牽手就意味著對倆人關系的一種首肯和認可。
甚至,由此作為新的開始,不說**,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倆人感情之間的一種強烈的催化劑,意味著從此開始邁入一種全新的戀人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