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首少有的傳記式神曲,《17歲》在前世曾幾度風靡華語樂壇,讓原本漸漸在樂壇沉寂的華仔,憑借這這首歌多次沖進大眾視野,也繳獲了路人粉絲們的一致好評,是許多新時代青年珍藏的曲目之一。
時代在變,經典不變,在許多人甚至不認識四哥、發哥的年代,華仔憑借這首歌卻讓許多少年少女印象深刻。
每個人聽了都會很觸動,從17歲進演藝班的懵懂少年,到后來成就華人娛樂圈天王巨星,其中艱辛酸楚,歡聲笑語,比比皆是。
而歌壇也少有華仔這般經歷豐富之人,所以這也讓《17歲》添加了許多故事旁白,藝術價值也無形間拔高。
對于鄭謙來說,這個世界雖然與前世稍有不同,但有些人和事,始終不會被埋沒,他們的命運線,就像是黑暗中的螢火,即便遭受陰暗,也終將會迎來光明,迎來發光發熱的那一天。
“喜歡我,別遮臉
任由途人發現
盡管唱
用心把這情緒歌中染……”
鄭謙刻意模仿“劉氏情歌”的唱腔,讓《17歲》這首歌充滿了歲月與滄桑的味道,聽得在場三人感慨萬千。
一小段demo過后,華仔擦了擦眼角的淚漬,站起身來,給鄭謙一個擁抱:“謙仔,你真是個天才,我能給它命名嗎?就叫《17歲》,因為我的十七歲比十八歲更有紀念意義。”
“當然。”
鄭謙眨眨眼,說:“華哥,你覺得怎么樣?”
“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
華仔欣慰的拍了一下鄭謙的胳膊,笑容導致眼角褶皺很深:“我很喜歡,特別是歌詞,寫出了我的心聲。”
朱慧蕓哼唱了一句:“喜歡我,別遮臉,任由途人發現……我最喜歡這句,華仔,這是你出道至今給粉絲最好的禮物!”
鄭謙很理解朱慧蕓的心態。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一個偶像,卻因為各種原因,不愿意讓別人知道。
而這句歌詞,恰恰就是華仔想要對粉絲的承諾:我會努力讓自己足夠優秀,能你們在面對別人的名字時,能驕傲地喊出我的名字。
華仔看向鄭謙:“其實很不可思議,不是嗎?謙仔,這這首歌是你臨時起意,現場創作,還是?”
現場創作就這么完整,實話說是有點驚世駭人了!
鄭謙咳嗽一聲,正色道:“是以前就寫過的Demo,華哥,我是你的粉絲,我有時候在舞臺上表演,經常都會代入華哥你的身份,雖然很臭屁,但那樣會讓我看起來很自信,所以閑下來的時候,也會代入華哥你的身份去創作。”
華仔哈哈大笑。
朱慧蕓也是忍俊不禁。
只有林茜茜一臉驚奇,你這小子,啥時候成為華仔粉絲了?
鄭謙安靜了一會兒,才認真的說:“其實我一直有一個巨星夢想,但華哥你知道,追逐夢想的途中總是荊棘密布,有時候我也會想要放棄,但每次看到華哥你的演出,就總會擁有無窮的動力!華哥,我想成為巨星!”
華仔有些意外,也對鄭謙的坦誠和野心有些吃驚,但他并沒有反感,甚至有些欣賞。
他出道二十多年,提攜的后輩不計其數,這也是他在圈內人緣極好的原因之一。
“我說過,你和我很像,真的很像,我年輕的時候,看著光芒萬丈的發哥,也很受觸動,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發哥那樣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