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獎章以及被受功勛,都是現役軍人的職位等級晉升標準。
鄭謙當然明白這一點,所有文職干部也明白這一點,所以與這次征集評選活動相關的人士如今幾乎都行動起來。
難怪說文工團干部是最容易獲得職位提升的兵種了,但凡有些才藝的,每年多創作一些經典作品,多參加一些文藝競賽,一旦取得榮譽,即便不能立即提職,但榮譽積累的多了,顯然提職的概率會更大。
一個人若是立下三五次三等功,想不被提職都難。
至于是否要被調入總政創作室,鄭謙暫時還沒有考慮這么多,領導們的想法他也不是能左右的,還是那句話,本人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做好一個工具人就好。
徐蓮對于鄭謙的隨性和淡然有些吃驚,換做是她面對這兩方大佬的青睞,指不定要高興好幾天,但鄭謙似乎對這些并不太在意,于是心里由衷的佩服起這位小兄弟的淡泊名利。
今天的行程是前往第四十四師營地進行慰問演出,可能是昨日鄭謙闖出了名氣,所以在下午慰問演出的時候,四十四師的軍官顯然對鄭謙表達了激動和喜愛,因為軍隊不允許合影,所以邀請簽名者比比皆是。
《為了誰》這首歌的火爆完全超乎鄭謙的想象,對于空降軍部隊來說,這首歌包含了巨大的榮譽。
許多犧牲的戰友仿佛都寄托自這首歌中,因此當鄭謙演唱的時候,全場又來了一次大合唱,聲聲震天,許多戰友甚至眼眶含淚,即便沒有參與過抗洪救災的人,目睹此情此景,也會忍不住潸然淚下。
隨后,《咱當兵的人》、《當那一天來臨》也一一唱出,聽得戰友們那叫一個熱血沸騰,對于鄭謙有了極深的印象。
就連第四十四師的領導也親臨現場,對鄭謙表達了贊許:“這幾首歌,一定要在全軍推廣才行!”
身后的團長和政委們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這才是優秀的軍旅歌曲!
不管是氣勢上、思想內容上還是其它,都明顯能提升軍官們的士氣。
因為被要求臨時加唱,鄭謙又用吉他在現場彈唱了一首崔京浩版本的《父親》。
和原唱略帶哭腔的唱法不同,鄭謙的版本偏向于內斂,情緒并不太外放,曲調雖低了些,卻一下子叫人進入思念父親的意境,也是聽得許多士兵悄悄抹淚。
“那是我小時候
常坐在父親肩頭
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
父親是那拉車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
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
鄭謙的音調非常高昂,張力四射,隨手彈起的淡淡琴音更是表露出淡淡的愁緒,在歌詞的襯托下,尤為動人。
現場許多士兵都是八零年代出生,九成以上也都是農村長大,這首《父親》,尤其簡單質樸,直抵內心,讓他們心生感觸。
“等我長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
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
就連領導們聽了都忍不住叫好。
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
歌唱的好,詞也寫的好,的確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