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了解鄭謙完全出自這檔節目,除此之外,因為工作繁忙,她對新近崛起的鄭謙幾乎是一無所知的。
“這首歌的故事原型,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和她妻子米蒂斯的故事,傳說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就是他為她妻子而建造的。”
言畢,鄭謙便示意工作人員可以播放伴奏了。
因為時間關系,這首《愛在西元前》的伴奏并沒有全部鋪展。
除了架子鼓外,其他樂器都僅僅只是用節拍器串聯了一些R&B音樂,但即便展現的并不完美,但也不影響這首歌的質量。
于是,當前奏響起,那仿佛是收音機里傳來的音色,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耳朵。
很快,鼓聲響起,節奏瞬間就悅耳起來。
“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巖
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櫥窗前
凝視碑文的字眼
我卻在旁靜靜欣賞你那張我深愛的臉……”
因為排練的時候有過溝通,為了讓觀眾們更深刻的了解這首歌,所以現場大屏幕上出現了《愛在西元前》的歌詞。
但即便如此,當鄭謙哼唱一小段后,現場所有觀眾都懵了。
每個字似乎都聽懂了……
但是組合在一起,卻不知道什么意思……
但是,神秘的哼唱卻給這段本就神秘的文字添加了諸多幻象的氣息。
那音符下流淌出的幻想,讓人回味無窮。
總之,雖然聽不懂,但卻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而此時此刻,坐在電視機前準備抄錄歌詞的小伙伴們都懵逼了。
這什么啊?
怎么抄啊?
語速快就快,可為什么連文字都這么難啊?
這還是漢字嗎?
“祭司、神殿、征戰、弓箭,是誰的從前
喜歡在人潮中你只屬于我的那畫面
經過蘇美女神身邊
我以女神之名許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然而,對于那些研究歷史工作的人而言,看到這些歌詞時,內心卻是沒來由的一陣激動。
張科就是如此。
他是一名中學歷史老師,新版歷史課本上就有關于四大文明古國之古巴比倫王國的描述,在今年期末考試試卷上,歷史試卷中就多次出現關于巴比倫的試題,其中就提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底格里斯河兩個地名。
這種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無比拗口的地名翻譯,在這首歌里竟然唱的這么順暢!
學!
一定要讓孩子們學這首歌!
“這個鄭謙真是太有才華了!竟然把試卷題目都寫在了歌曲里!”
張科看著電視中的畫面,腦袋飛速轉動:“關于巴比倫的地名,這些歌詞中,大部分都有顯示,如果歷史都以歌曲展示出來,那對孩子們來說,就好記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