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新專輯的上市如火如荼的開展當中。
工廠正在緊鑼密鼓的印刷著專輯和海報,關于這張專輯的宣傳和發行工作,也已經開始迅速展開。
而在大陸,《中國偶像》前十強的誕生,也引發了討論和追星浪潮。
許多人已經對每個選手的實力做了大致的評估,甚至網絡上已經有人進行了排名,但無論是誰的名單,鄭謙的名字都處于前三之中。
甚至整個東南亞地區,都有不少《中國偶像》的外籍觀眾在收看和討論,絲毫不下于一些韓綜的討論熱度,這足以證明《中國偶像》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
美國紐約,《國家地理雜志》主編斯蒂芬·金,自從拿到了鄭謙授權的海外翻譯版權后,他就以一己之力,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內,把《三體》的英文翻譯全部落實。
不過,翻譯總是枯燥的,所以在過程中,他還特地登陸了北美最大的“科幻世界”社區論壇,雖然跟國內的《科幻世界》雜志,但其實兩者直接并沒有直接的聯系。
斯蒂芬興沖沖的在連載區內單獨開了連載帖。
在工作之余,他都會把翻譯出的《三體》篇章在連載帖中放出。
起初,并沒有多少人閱覽。
直到連載的時間超過半個月,篇章超過了十個章節后,第一個讀者光顧了。
“太神奇了!這竟然是來自中國的科幻故事,而且還是那段文革時期發生的事情,我被深深吸引了!我太好奇了,作者是會功夫的中國人嗎?”
見到了第一個讀者,斯蒂芬很高興,回復道:“是的,作者是中國人,叫‘QinCheng’,你可以叫他“秦”,《三體》原版是中文,我得到了秦的授權,代為翻譯!”
雖然鄭謙堅持要使用原名,但英文翻譯過來實在太過怪癖和難以解讀,所以斯蒂芬為了讓鄭謙的筆名更亮眼一些,在保證鄭謙姓氏“Cheng”的情況下,把“謙”字改為了更容易讀出的諧音“秦”字。
同時秦這個字也代表了中國第一個誕生的王朝,所以斯蒂芬覺得這很有意義。
于是,在接下來的一段連載時期,《三體》的作者“秦”經常被提出來,許多喜歡看《三體》的讀者也會跑到其它帖子去推薦這本書。
隨著時間的過去,《三體》的連載帖人氣越來越多,點擊數已經破十萬,這在論壇內是小火一把的征兆了,到了七月初,連載帖的回復數已經多達上千條,點擊數也頗三十萬。
也正是這個時候,有出版商聯系了斯蒂芬,聲稱愿意為《三體》出版發行。
但斯蒂芬并沒有答應,在連載帖達到十萬點擊的時候,他就知道《三體》并沒有水土不服的問題,在科幻世界社區論壇,能達到十萬點擊的帖子,基本上都有出版的希望,而且概率很大,這也是許多草根作者發家致富的起點。
只不過,斯蒂芬其實有出版圖書的經驗,他本人就曾在《英語世界》雜志社的幫助下,出版過兩部面向中國人的英語教學書籍,除此之外,他的大學同學還有在美國六大出版社之一的“學者出版社”認知,所以對論壇里的野路子出版商并沒有太大的興趣。
他在科幻世界社區進行連載,只不過是為了打發一下無聊的連載時光,并尋找一些興趣相投的愛好者罷了,他已經跟大學同學打好招呼,等他把整部書籍翻譯完畢,就能在“學者出版社”的幫助下拿到版號并順利出版,版權金方面更是給了12%的高分成,這個比例對新人作家已經是極高的范疇了。
最重要的是,“學者出版社”的發行渠道遍布整個北美,不僅僅只在美國,在加拿大、墨西哥等地,他們也擁有數百家門店,再加上下游渠道,他們的觸角幾乎遍布整個歐美大陸。
所以,即便有一些出版社給予了超過15%的高分成,斯蒂芬也沒有理睬。
他特別推崇《三體》,也想讓這部科幻巨著被更多的人看到。
所以,在給鄭謙的預備方案中,除了美國六大出版集團,斯蒂芬幾乎不會考慮其他的版權商。
也正是因為斯蒂芬的高傲姿態,反而讓許多出版商如饑似渴,每天都會敲開斯蒂芬的短信窗口,詢問道:“您不在考慮一下嗎?先生,我們可以商討出更好的出版方案,包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