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直播完畢后,斯蒂芬等一群人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后臺,找到了鄭謙。
此時已經是晚上十點鐘,但斯蒂芬等人一個個卻都是精神抖擻,目光明亮的看著鄭謙,為首的斯蒂芬說明了來意。
鄭謙聞言,連忙邀請他們入座,并讓工作人員送來咖啡。
“秦,你好,我是美國哈伯斯出版社的編輯,你可以叫我漢娜……”
漢娜率先做了自我介紹,其他人見狀,也紛紛起身。
“我們都非常看好《三體》,說實話,很久沒有這樣一部作品讓我如此心動過了!”
一位中年男子興高采烈的說:“一個好的出版平臺能夠讓《三體》大放異彩,傳遍全世界,擁有數以億萬級的讀者……”
這是一位來自邁克米倫出版社的出版編輯庫博,邁克米倫同樣是美國六大出版社之一,旗下在海內外擁有數百家分店,同時他還是《三體》的狂熱讀者,在《三體》的連載帖里,庫博的回復數幾乎是最多的,也非常熱愛與其他讀者討論關于《三體》中涉及到的知識點。
除了邁克米倫之外,學者、哈伯斯等著名出版社也派來了人員。
鄭謙其實有些吃驚,他沒想到《三體》在美國竟然已經這么受歡迎。
要知道,《三體》的第一部雖然已經全部完成,并且刊登在了《科幻世界》雜志上,但除了科幻文學這片小圈子外,其實沒有多少人討論。
再加上鄭謙囑托過主編張漢庭,短時間內不會進行出版,所以在傳播上就有了很大的限制,人們只能通過收藏《科幻世界》期刊才能讀到《三體》。
當然,只要想看,網絡上的手打版也是比比皆是,數不清的“熱心網友”分工明確,把每個章節都謄抄到了文學網站上。
鄭謙知道這些事,但現階段法規不健全,維權代價高,即便打贏了官司也起不到絲毫維權作用,因此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任其傳播了。
只不過,相比較當下野蠻生長的修仙玄幻情愛,《三體》這種科幻文學的吸引力,卻是遠遠沒有那么高。
第一是文學手法的表現上太過慢熱。
第二也是這種硬科幻遠遠沒有軟科幻那么讓人喜歡,所謂軟科幻也就是幻想文學,一切的發展都向人文靠攏,基本上都是憑空想象,沒有科學依據。
當下的軟科幻市場,基本上都被網絡寫手壟斷,大多數寫手在創作時還下意識的遵循著科學規律。
當然,隨著碎片化時代的到來,為了追求所謂爽感,發展到一拳打爆一個星球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過,《三體》中的意識上傳網絡,以及對三體世界的描述、監察者、小水滴等情節,在當下卻也是讓人感到相當驚艷的。
“鄭謙,你沒必要過于煩惱!”
斯蒂芬見鄭謙眉頭緊皺,便連忙說道:“選擇權在你手里,我知道你對他們的背景資料不了解,所以我整合了一份文件,你拿回去好好看,確定了滿意的合作方后,再考慮價格。”
“他們會在中國待上兩天,你放心,每一個出版社的資料都是真實可靠的,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你可以隨時聯系我,我的手機二十四小時為你開機。”
言畢,斯蒂芬便從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遞給鄭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