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滿而充沛的情感瞬間爆發,讓人們感覺渾身仿佛過了一道電流般。
“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這般混聲的合唱,與前面形成鮮明對比,讓人渾身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有一些觀眾,瞬間鼻子一酸。
愛國主義就是個人對于祖國的深厚情感,是對自己的文化和家園的尊嚴感、歸屬感。
這首《我的祖國》,唱出了所有人中華兒女的心聲。
評審周健微微動容。
雖然是臺灣人,但他事業的起步卻是在大陸,從小雖然沒有經歷過大陸的義務教育,但最近這些年,在大陸生活的時光,讓他對這首歌也是充滿觸動。
這樣的歌曲,宛如精神核武器,它能激勵志愿軍勇往直前,更勇敢地去戰斗,舍生忘死。
它的旋律悠揚婉轉,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
其中飽含著的家國情懷,猶如一壺老酒,非常濃烈。
如果還有戰爭,這大概會是一曲振奮人心的戰歌吧!
此刻,李守杰和李雯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意外。
鄭謙此前的專輯里,沒有一首類似的歌曲。
不過,一想到鄭謙還有文工團的干部身份,兩人也就理解了。
拋開政治因素不談,這首《我的祖國》,無論詞曲,都是絕對的頂尖。
而且鄭謙還特地編排了混聲合唱,副歌部分氣勢磅礴,猶如排山倒海般震撼。
也是讓兩人逐漸被歌聲吸引。
“姑娘好像花兒一樣
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辟新天地
喚醒了沉睡的高山
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此時,鄭謙表現出來的民歌嗓,與以往給觀眾的印象決然不同。
全國觀眾聽著電視機里傳來的歌聲,竟莫名感動。
聽著那一句句歌詞,人們仿佛看到了那個遙遠的年代。
那是一個時代的樂章,華麗而激情萬丈。
那是一個火熱的時代,各族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
那是一個戰斗的年代,各族人民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不遺余力,傾其所能!
“這是英雄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許多人悄悄抹淚。
一種民族自豪感在人們心中醞釀。
與此同時,在京城的某個大院里,軍藝院長樓慶春戴著眼鏡,正在默默的觀看著湘南衛視。
樓慶春已經六十七歲,頭發早已全白,平常最喜歡穿中山裝,老布鞋,看起來極為簡樸。
作為軍藝的院長,樓慶春平常鮮少在校園里露面,為人低調,除了偶爾會參加領導要求參與的文藝座談會外,但大多數時間,樓慶春都已經處于半退休的狀態。
但最近拿到了《我的祖國》的詞曲稿后,樓慶春罕見的親自發話,允許兒子樓澤調動各大交響樂團、合唱團一起排練這首樂曲。
因為他很喜歡這首歌,也很想看到這首歌能在全國普及。
此刻,電視里傳來《我的祖國》歌聲。
樓慶春一邊聽,一邊頷首,喃喃自語:
“大河波浪寬,稻花香兩岸,艄公唱號子,船上看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