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現象很快就被發現了,有工作人員飛速的拿著電子告示牌,在演出間隙中在觀眾席過道巡游,甚至拿出了熒光筆秒射那些偷拍者,以示警告。
但總有那么一些觀眾與工作人員斗智斗勇,我行我素。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大多都是白人。
海外的華人在這方面,反而很守紀律。
當然,這只是個例,大多數觀眾還是飽含真摯的情感,觀看著精彩的演出。
樓澤注意到這一幕,笑了笑。
看來國內國外都一個樣,因為國內的一些古典音樂廳也時常出現這樣的情景。
這么做,第一是為了虛榮心。
畢竟一場音樂廳門票票價不菲,再加上音樂廳向來都是高雅人士的最愛,有些人就是想要在此紀念一下,拍攝出來,然后與親朋好友炫耀。
第二個原因則是現場的演奏實在太出色了。
許多人是真的想要跟朋友們分享。
就像是杰羅姆,他此刻記錄的那些文字,不出意外的話,就將出現在英國《留聲機》音樂雜志上,以評論介紹的方式,把軍藝演奏團介紹給全世界。
而且他還親自證實了,紅遍全球的《歌劇2》和《女神之舞》的原唱,真的是中國人。
這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看點了,更枉論現場的表演還如此精彩,相信在雜志出版后,能夠找到更多的共鳴者。
一旦反饋不錯,雜志的銷量也必然會更上一個檔次。
隨后,軍藝演奏團的學子們開始接連演奏了《鋼鐵洪流進行曲》、《蘇維埃進行曲》、《田納西》等聲勢磅礴讓人記憶猶新的樂曲。
這引起了現場所有觀眾的熱烈反響,每一曲落幕后,都贏得了全場觀眾乃至整個音樂大廳工作人員的熱烈掌聲。
特別是《鋼鐵洪流進行曲》,演奏剛一開始,熟悉的音樂聲就讓現場不少人開始驚呼起來。
因為《鋼鐵洪流進行曲》在國外也非常受歡迎,以往許多中國外出表演的樂團,也都會演奏這首歌曲,特別是在東歐國家,《鋼鐵洪流進行曲》一度成為這些國家的最愛,有相當一部分蘇聯時期的軍樂特色,讓不少人感動和懷念。
而這些都是鄭謙的作品。
當然,除了這些樂曲之外,軍藝演奏團還表演了中國的一些傳統曲目,雖然不是很合觀眾們的口味,但異國風情的音樂依然讓不少觀眾感到新奇。
很快,兩個小時在表演中飛速的過去。
這時候,立陶宛國家音樂廳的很多工作人員都不由得很是感慨。
很難想象一場來自中國的樂團表演,竟然能讓全場所有人觀看了兩個小時,而且期間沒有一個人離開,連去洗手間的人都沒有,似乎生怕錯過了每一首樂曲的精彩演出。
這樣的表現,堪比很多名氣斐然的樂團!
“他們缺少的只是名氣!”
音樂大廳的負責人贊賞的說:“一旦他們在歐洲的巡演打開了名氣,未來的交響樂團時代,會是這些年輕人開啟的。”
此時此刻,表演即將到了結尾。
一直待在舞臺后方的鄭謙,再次出現在所有人的視線當中。
剛一出現,人們就對這個印象深刻的青年歌唱家報以最大的熱情,全場的掌聲經久不絕。
這一次需要表演的是《Victory》,即《勝利》之歌。
臺下,樓澤對廖敏笑道:“廖秘書,最精彩的部分來了,你可得打起精神,不要錯過這最后一場演出。”
“是嗎?”廖敏有些好奇。
但樓澤已經不再言語,開始專注著臺上的表演。
鄭謙來到舞臺上后,沒有說話,只是站在了全場最中央,站在了麥克風立架前,向舞臺一側的指揮宋輝明點了點頭。
宋輝明此時已經難耐臉上的激動,他依然還記得初次聽到《勝利》這首歌時的畫面。
那高音連綿不絕,直沖云霄,那是勝利的歌聲!
全校的師生都被吸引過來了!
人們摩肩擦踵的擁擠在走廊上,一個個在窗口上探頭探腦,神色之激動、興奮和震撼。